破解痛点打通堵点 数实融合亟待形成合力
2024年09月12日 03:09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如何理解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企业应如何作为,又面临哪些挑战?本期“上证圆桌”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浙海德曼董事长高长泉,浪潮集团副总裁、通软总经理魏代森,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推动数实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上海证券报:如何理解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齐向东: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应大力鼓励传统产业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此外,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应持续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扫除“走出去”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曹鹏:只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帮助实体经济摆脱传统增长路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引领生产力跃迁,形成更具创新性、融合性的新质生产力。立足新时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领域,须不断探索和拓宽科技创新边界。

  高长泉: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生产相融合,打破产业、地域限制,打通堵点、卡点,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与活力,为实体经济发展夯实根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经济可以为传统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创新。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市场需求和市场痛点,从而精准营销,更好地拓展市场空间。

  魏代森: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能够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当前,内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制造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主引擎。随着我国制造业“智改数转”步入“快车道”,数字经济加快向制造业各领域渗透,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塑造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李志青: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实体经济需要数字技术赋能来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方式,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有“脱虚向实”的内在需求。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5万亿元,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10%左右。来自实体经济的数据要素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提供巨大的“乘数效应”,随着数字经济规模的扩大,如何“以大谋强”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上海证券报:企业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和数实融合?

  齐向东:奇安信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争创世界一流,取得了一些发展硕果,积累了三方面经验:

  一是方向要准,和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奇安信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原因是顺应国家战略方向,精准把握前沿技术方向。

  二是研发要狠,攻坚克难勇攀技术高峰。网络安全的本质是攻防两端的高度对抗,攻与防就是矛与盾,网络安全的创新,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高度融合,这对研发工程化要求极高。实现研发工程化,需要大规模的研发团队。

  三是落地要实,通过奋斗创造发展成果。企业发展不是一时之功、一日之功。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再到品牌口碑,都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曹鹏:以数智供应链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京东是一家兼具实体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在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产业链降本增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消费数据成为指导实体生产的数字要素,实体产业则成为数字经济发挥价值的土壤,两者融合形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在数字技术投入上,京东秉持“技术为本,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领域不断探索和拓宽科技创新边界。

  高长泉: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浙海德曼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三方面经验:

  一是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机床是工业母机,更是国之重器。浙海德曼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坚持把“做好工业母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心。我们分析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确保资源有效配置,优化流程,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路径,紧跟前沿技术动态。

  二是极其重视研发投入工作,攻坚克难抢占技术高地。一天不创新就会落后,创新才是硬道理。浙海德曼切身体会到了缺乏创新的切肤之痛,立志奋起直追,近年研发投入占比均接近6%,与各大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打破“信息孤岛”,着力提升技术水平。

  三是战略付诸实际行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靠的是水滴石穿的功力。从研发、生产、检验到销售,每一个环节既要具备俯瞰全局的战略视野,又要拥有绣花写字般的细腻体察。浙海德曼把“提高机床的精度和稳定性”作为奋斗目标,掌握生产过程、产业链供应链等各类场景的精准数据,并追求极致,有效保证机床的精度。

  魏代森: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要素,形成数字生产力,并通过创新引领,实现数实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进一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企业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数字化能力;二是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业务数字化成为主战场;三是数字平台底座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四是数据驱动,智能加速,大模型热潮加速智能化升级。

  李志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绿色低碳为例,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Web3.0技术等数字技术在企业的ESG建设、碳排放效率提升、隐私保护以及跨越数字鸿沟中大有可为。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结合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供应链管理。要实现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更要让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能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应对新挑战

  上海证券报: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实融合面临哪些难点、堵点?

  高长泉:难点、堵点有陈旧的管理制度、复杂的流程、薄弱的数字化基础无法适配新需求等。若推倒重来,会对企业造成较大损失:第一,数字化转型需要跨部门、跨领域以及跨企业的协调融合,如果无法合理解决这些难点、堵点,可能会形成“两条线,两张皮”现象,数字战略就会与业务脱节;第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一些企业在技术储备和应用能力上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有效利用新技术;第三,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人才及具有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市场上高端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第四,数字化转型初期投入较大,投入与成效往往在短期内难以衡量,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资金压力;第五,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大挑战。

  曹鹏:企业对于新技术不够了解,特别是传统行业企业。单纯的技术提供方如主营大模型训练的公司,也不了解相关行业面临的问题和痛点,没有办法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在以大模型服务产业升级、促进数实融合的过程中,须推动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更好地理解技术,推动技术公司更懂产业、找到技术落地的破局之处。兼具数字技术能力和实体产业基础的企业应发挥带头示范和桥梁沟通的作用,推动数实融合的“飞轮”转动起来。

  魏代森:一些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

  一是在思想层面,企业普遍面临着转型动力不足的挑战。在缺乏明确可行的转型路径时,企业往往难以迈出变革的步伐,进而面临在理念革新、战略调整、组织重构、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全面挑战,陷入“不愿转”“无力转”“不知如何转”的窘境。

  二是在资金层面,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存在不确定性,试错成本高。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因为资金问题或风险规避而犹豫不前;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虽然投入大量智能化设施设备,但在精细化管理、产业链协同能力构建方面存在不足,整体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

  三是在人员层面,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员工在数字技能方面具有差异性,这会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效果。

  四是在数据层面,设备、系统、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存在障碍,未能形成跨业务、跨系统、跨组织的关联数据,不能有效开展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等高级数据应用,难以有效支撑精准预测、高效决策。此外,数据存在严重的分散性和不统一,数据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齐向东:随着传统产业在新产业、新技术的牵引下不断焕发新生机,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高水平的安全技术和高质量的安全服务将成为广大行业领域的刚需。

  李志青:推动“数实融合”,重在“对症下药”,即针对不同的产业特点、企业流程、供应链管理特性和应用场景等,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平台,同时要保障该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验证、可核查、可追溯的。

  以供应链的绿色低碳治理问题为例,欧美目前对于供应链的绿色低碳治理制定了具体的规范、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相关标准、规范内嵌到企业的数字化平台,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多方形成合力

  上海证券报:各方如何形成合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齐向东: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我国数实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网络安全、数字安全、智能安全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成为一切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底板”。

  奇安信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网络安全攻防相长,作为要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的网络安全企业,“走出去”是必经之路,对标世界一流,才能成为世界一流。

  曹鹏:我们希望通过大模型、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传统的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甚至跃迁。

  第一,企业要完成对新技术本身的破局、理解和掌握。龙头企业将新技术研究透彻后,要在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上下游穿透,带动企业提质增效。

  第二,要对技术为不同产业带来的变化进行深度思考:是在传统产业做单方面的改造,提升单点效率?是做整体流程的优化?还是更进一步,打破行业原有规则并建立新体系?

  高长泉:一方面,企业要深度融入市场,紧跟市场脚步,大胆开拓创新。

  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和大型企业可以加强技术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体系,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安全水平。

  李志青: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这对于能源的依赖度非常高。随着数实融合不断提速,鼓励数据中心开展节能减排、使用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大量数字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更迭替换带来回收和循环利用等问题。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有全生命周期发展进程的考量,不能仅考虑运营过程中的排放和能耗问题。

  除减碳环保等要求外,数实融合还将产生大量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数据合规等问题也是相关企业在进行ESG治理时须考量的因素。特别是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模式需要公司在治理和合规等方面有所改变。从国际趋势来看,欧美对于ESG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中国企业出海要早做准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破解痛点打通堵点 数实融合亟待形成合力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