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舆情管理制度
2024年09月09日 16:31
作者: 王凯丰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31日,中再资环等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舆情管理制度。8月30日,科华数据等35家公司披露舆情管理制度。据上证报资讯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有超300家公司制定并发布了舆情管理制度。对比来看,今年1—5月,仅有精研科技1家公司发布了舆情管理制度。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相关舆情管理制度公告密集发布的背后,既有监管层的倡导和要求,也有现实的需要。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及券商机构发生舆情,部分公司的处置失当引起其他公司的警醒,旨在通过机制化举措进一步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舆情重要性与日俱增

  “完善相关制度绝对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

  据Choice平台搜索关键词“舆情”显示,在超400条相关公告中,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1月25日国腾电子(现“振芯科技”)公布的舆情管理制度。在2014-2023年的10年间,有51家上市公司制定发布了舆情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全聚德海南椰岛藏格矿业等企业。

  “当时制定的初衷是关注到一些优秀的公司已经出台了相关制度。”一家多年前便已制定舆情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如果公司要长期去跟市场交流,确实需要有一个规范性的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工作开展,向投资者传递信息和价值。

  公众情绪往往是诱发和加剧负面舆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上市公司的地位决定了其天然的高关注度;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上市公司治理及经营乱象频发,一些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直接影响到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投资者信心。

  “关键在执行。”业内人士表示,制定规章制度只是一方面,但如何具体评价舆情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还是在于公司的人员配备和专业能力水平。当前,上市公司更应该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沟通等方面下功夫,最大程度避免衍生负面舆情。

  舆情处置难度持续增加

  如今,上市公司面临的舆论环境正变得愈加复杂。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若处理不及时、应对不合理,很可能形成舆情“持续伤害”,牵连公司股价、业绩下滑,对上市公司形象和口碑带来长时间的“疤痕效应”。

  以农夫山泉为例,公司8月27日晚披露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集团录得包装饮用水产品收益为人民币85.3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3%。而在2024年的1月份和2月份,农夫山泉瓶装水销售收益较去年同期增长19.0%。

  对此,农夫山泉表示,自2024年2月底开始,网络上出现大量对公司及创始人的舆论攻击和恶意诋毁,对公司的品牌及销售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舆情的难度与日俱增,一旦应对不当,对公司股价、商业信誉及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7月23日,河北证监局在一份公开文件中,传达了相关信息:上市公司应积极建立舆情应对制度。

  部分受访上市公司高管将责任归咎于自媒体。“专业媒体有自身职业操守,往往是很多自媒体为了博眼球和流量,看到网上部分事实就捕风捉影,无限放大,内容往往失之偏颇,我们却拿它无能为力。”某上市公司高管表示。

  “其实很多所谓的舆情都是正常的公司事务,但由于金融市场的敏感性,很容易引发各界的无端猜想。”某上市公司高管坦言,虽然公司很重视信息披露、接待调研等工作,但舆情发生往往还是难以避免,真正应对时依旧感到手足无措,普遍存在“舆情焦虑”。

  舆情应对能力亟待提升

  早发现、研判准、快处置、回应妥是舆情处置的共性原则。对此,上市公司纷纷宣布成立应对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大都由公司董事长任组长,在凸显重视程度的同时,也对公司“一把手”的舆情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市公司的负面舆情恰恰来源于自身董监高等高管的不当言行。今年5月,某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副总裁在社交账号上发布的多个视频引起网友广泛讨论,相关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热搜榜,公司市值一夜蒸发超9亿美元。

  记者梳理发现,在目前公司发布的舆情管理制度里,舆情信息采集工作大都由董秘办负责。由于舆情采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实际情况中董秘办“人少事多”是常态,相当于又加了一副担子,部分上市公司或将出现力不从心,应对不足等问题。

  “专业能力包括新闻敏感度、舆情研判、处置引导和与媒体打交道等多方面。”某上市公司高管认为,目前除了TO C的公司有相对完善的公关队伍和专业人员外,大部分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往往更加聚焦主业,对舆情特别是网络舆论的认知和敏感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一旦遇到负面舆情,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人员队伍配齐配强的同时,也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舆情管理水平。记者注意到,相较于传统的人力监控,多地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借助智能化、数字化舆情监测系统来完善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为舆情决策应对提供参考。

  “这是一个趋势,但也要跟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资金实力等实际情况挂钩。”对此,有上市公司高管表示,舆情管理关键在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公司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认可,助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王凯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3
原标题: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舆情管理制度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