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华为在官网公布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华为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1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3%,净利润率13.2%。
去年同期,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净利润率15.0%。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
但与去年相比,华为并未公布各个板块的收入情况。
随着华为手机业务的全面重启以及汽车业务的扩张,市场对这家公司的关注度不断走高。一年前的今天,华为启动“Mate60Pro先锋计划”,经过一年时间,手机业务艰难摘掉了“others”头衔,重新进入国内前五市场。而对于汽车业务,作为华为车BU载体的“引望”最新估值已达千亿元,分拆与独立的话题将会成为未来外界的关注焦点。
华为上半年利润551亿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华为称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按照净利润率13.2%的数字计算,华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551亿元,这一数字高于去年的466亿元,也是2019年来的次高。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到2023年,华为在半年报公布的净利润率分别为8.7%、9.2%、9.8%、5.0%和15%。与过往的数据对比,华为净利润率也处于近年来的高点,仅低于去年。
从财报展现的趋势来看,华正在从制裁常态化走向正常运营阶段。真正“活下来”,华为用了五年时间。
在此次半年报中,华为并没有披露各个业务板块的情况,但从机构以及合作方发布的数据来看,消费者业务、智能汽车以及华为云等部门是支撑华为业绩回暖的关键。
Canalys在最新发布的数据分析中提到,华为上半年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220万台,同比增长55.2%,这也是华为自去年下半年回归以来,第三次挤入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榜单。
在此前华为公布的年报中,华为终端业务在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这也是在经历了两年下滑后,终端业务重新回到增长跑道。
在汽车业务中,此前赛力斯发布的多份公告也揭秘了华为车业务的财务数据。据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深圳引望2022年、2023年财务报表以及2024年上半年度模拟财务报表显示,深圳引望2022至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87亿元、-55.97亿元和22.31亿元,预估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为33.51亿元。
作为华为车BU载体的“引望”最新估值已达千亿元,截至发稿前相关业务的整合仍在继续。
此外,作为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载体之一,在盘古的牵引下,华为也在寻找行业机会点。华为云CEO张平安不久前举行的B2B企业节上表示,华为云在贵州布局了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正在通过系统架构创新打造业界领先云数据中心和AI算力中心。
但也可以看到,各个业务板块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
高管发声:增强发展韧性
2023年对于华为而言,是从求生存状态中恢复的一年,而2024年初,从华为高管的公开讲话中,则将今年定调为“从求存到发展到以质取胜”的一年。
在评价2024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时,徐直军也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华为将贯彻全流程“高质量”的公司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组合,增强发展韧性,建设繁荣产业生态。
华为一名内部人士表示,“眼下的华为依然面临着复杂外围环境带来的挑战,从求存到发展,公司如何构建更加坚韧的供应链能力,确保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才是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他看来,“发展韧性”背后既是全产业链的重构机会,也伴随着挑战与危机。
以鸿蒙系统为例,目前正处于“纯血鸿蒙”商用的冲刺阶段。
在今年4月的分析师闭门会议上,徐直军曾表示,打造鸿蒙原生应用生态,将是华为2024年最关键的事情。“生态对于华为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华为已经决策,在2024年及未来五年,将强力战略投资生态的发展。”
可以看到,目前“纯血鸿蒙”已正式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开启Beta(测试),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入商用。这也意味着距离鸿蒙生态全面搭建完成,最佳的时间窗口仅剩大约三个月。而在这段时间里,鸿蒙的调试速度需要更快,也需要尽可能地对头部应用做到全面覆盖。
此外,华为手机业务也在面临着包括苹果等竞争对手的“回击”。日前有产业链称,苹果押注配备AI能力的下一代iPhone手机大受欢迎,并要求供应商为大约8800万至9000万部智能手机准备零部件,超过了去年约8000万部新iPhone的初始订单。
一些零部件制造商说,他们甚至收到了超过9000万部的订单。不过他们补充道,iPhone制造商通常一开始会下更多的订单,然后在产品实际上市后再调整订单数量。
除了终端业务外,作为华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华为这些年来一直围绕昇腾处理器、CANN和MindSpore在构筑昇腾生态。
此外,尽管中国75%以上的应用软件已能跑到鲲鹏处理器上,但也可以看到,仍有大量应用无法同时兼容X86处理器和鲲鹏处理器。鲲鹏在全球计算领域能否成功,也决定了华为能否在未来ICT领域跑得更远。
近半年来声量最高的汽车业务也成为华为韧性发展的关键一环。
过去半年来,引望的成立始终牵动着整个汽车行业的神经。估值、合作方以及合作方式在博弈中逐步清晰,但合作的成效仍需要时间观察。
业内人士评价,当前中国并不缺少一个新的汽车品牌,而是缺少一个世界级的全球化智能产品和服务供应链龙头。华为能否通过引望,成功拉动合作伙伴构筑起一家属于中国的汽车电动化时代的产业链龙头,驱动中国汽车供应链的整体发展,也是摆在华为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