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进入中国市场的第 40 年,被称为“蓝色巨人”的IBM会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
2024年8月26日,对于IBM中国研发部门的员工来说是极为“魔幻”的一天。“Software(软件)老大开了一个时长两分钟的全员会议,宣布完lab(实验室)要关闭后直接切断了会议。”一位IBM的员工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就宣布一下,没有Q&A(问答环节)。”
而之后IBM的一份声明也证实了这个消息。这也意味着IBM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研发部门都将关闭,涉及员工超1000 人。不过,就在本月,IBM还举办了IBM中国企业级AI巅峰论坛,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AI生态系统。
IBM此举与该公司在中国市场逐步丧失优势有极大关系。过去十几年,中国IT业迅速崛起,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IBM自身并未收缩业务只是关闭本土研发中心,恐怕未来难逃逐步丢失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命运。
突逢“变故”
“正加着班呢,权限没了。”近日,记者在社交平台刷到了这样的贴子。据帖子透露的内容,发帖者为一名IBM在中国的员工,这名员工称上周五就有同事发现工作用的系统无法访问,到了周六,更是无法连接到公司的网络。
直到8月26日,相关关闭研发中心或裁员的传闻尘埃落定。据媒体报道,当日上午10点半,IBM中国举行了一场非常简短的全员会。IBM全球企业系统开发部副总裁Jack Hergenrother在会上宣布,IBM基础设施决定撤出IBM中国系统中心(CSL)与IBM中国开发中心(CDL)两个业务在中国的所有研发工作,将实验室转移到海外其他的IBM基础设施基地。
Jack Hergenrother在会议上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近年来在中国的基础设施业务有所下滑,IBM根据市场机会将业务转移到更接近客户的其他国家。”《华夏时报》记者就此消息的真实性以及业务转移至海外的原因采访了IBM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给出回复。
不过,记者从一位接近IBM人士处拿到一份声明,声明显示:“IBM会根据需要调整运营,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这些变化不会影响我们为客户提供支持的能力。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抓住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而IBM在中国的本地战略重点则是利用我们在技术和咨询方面的丰富经验,组建具备相应技能的团队,帮助中国客户共创符合他们需求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此前IBM在中国曾拥有包括IBM中国系统中心(CSL)与IBM中国开发中心(CDL)等在内的多个研发部门,除了此次将关闭的CDL和CSL,早在2021年,IBM就关闭了IBM中国研究院,IBM许多知名的科技成果都出自此部门。
在华40年
IBM有着超过110年的历史,是全球“年纪”最大的IT企业之一,与中国最早的渊源甚至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但后来因为战事频繁中断了联系。改革开放后,IBM才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在过去这40年时间中,IBM在中国市场一度辉煌过,也失意过。
据公开资料,上世纪80年代,IBM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紧接着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突飞猛进;1992年,IBM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IBM在中国的第一家独资企业;随后,IBM中国有限公司扩展到广州、上海等地,办公机构遍布33个主要城市,服务覆盖300多个城市。
与此同时,IBM也在中国市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本土研发体系。这次关闭研发中心事件所涉及到的CDL成立于1999年,是IBM全球五大软件实验室之一,主做开发、测试、全球化、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等业务;CSL则成立于2004年,是IBM全球系统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主要承担IBM全线系统产品的核心研发工作。
在中国的大力投入,也让IBM享受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辉煌。“过去30多年,中国很多关键领域的大型企业以及一些大型民企使用的都是IBM的软件,IBM在软件领域和咨询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市场地位。”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说。
然而,随着中国IT企业的崛起,IBM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挑战。也正是因为这些市场挑战和时代主流技术的变迁,过去四十年间,IBM经历了从主机、IT服务、软件到如今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核心业务的多次转型,以及从以金融、银行、大型国有企业等为重点目标市场,到为中国本土民营企业提供本土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出海方面服务的转变。
张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些年,IBM在中国市场的能力和服务优势其实已经被逐步取代,其先发优势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期,这是目前这家公司遇到的最大问题。
在云这块业务上,IBM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是非常强劲的,有BAT、华为以及三大运营商;而在AI方面,除了这些大厂与运营商,过去十几年中国崛起的AI独角兽们也在分食这块蛋糕。
“且从全球范围来看,IBM也有比较大的经营压力,净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成本压缩和一些利润业务来支撑,所以基于全球业务调整的角度,以及受在中国市场的成本压力影响,进行业务结构和人事调整在情理之中。”张毅说。
从数据角度来分析,近年来IBM在亚太地区虽有复苏之势,在中国的销售额却始终处于下滑中。财报显示,2023年,IBM在中国的收入下降了19.6%,而整个亚太地区增长了1.6%。
其实为了节省成本,2023年,IBM就宣布将在全球裁员3900人,公司计划大规模提升所有员工的人工智能技能,预计将用人工智能取代近8000个工作岗位。
那么,将中国本土的研发体系撤出,对IBM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短期来看,对财务数据尤其是利润,应该会有一定帮助,但从长期来看,这家公司会逐步丢失中国市场,尤其是该公司的优势越来越小以后,其同行和客户都在成长。”张毅说。
部分产业转移
当然,IBM此次只是撤掉研发部门,并不是将业务撤出中国市场。据裁员会议的内容,确切地说,关闭中国的实验室,是为了将其转移至海外。“IBM 基础设施决定将开发任务从中国系统实验室转移到海外的其他 IBM 基础设施地点。”
社交平台有消息称,如果员工不想被裁,除非可以接受去印度的班加罗尔去工作。《华夏时报》记者也就此向IBM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因此,也有分析称,IBM此举,其实也是为了将一部分产业转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比如印度。而这也是近些年一些外企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的原因之一。
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IT企业的崛起,外企在中国市场已经逐步失去优势。比IBM更早选择关闭本地研发中心的,是与其并称为“IOE”的甲骨文,(IOE是IBM、Oracle甲骨文和存储设备提供商EMC的简称)。早在2019年,甲骨文就被曝正式关闭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裁员人数至少几百。
还有一些外企选择裁撤门店或直接收缩在华业务。比如在今年7月,微软称“决定对中国大陆市场渠道进行整合”。这些或多说少在中国市场有所收缩的外企,大部分属于IT行业。
张毅指出,在中国过去这40多年的发展中,外企先进的IT技术的确占到巨大的先发优势,但最近十几年,中国IT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提升,而不少外企却固守在过去的逻辑思维和技术水平上缓慢前行,无法适应变化中的中国企业的需求,只能选择收缩业务或者退出,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至于这种现象对中国IT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张毅认为,中国IT企业肯定少了学习的榜样,毕竟有竞争才有进步,从这样一个规律来讲的话是有点遗憾的,当然这并不会影响中国企业继续前行。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