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2024太阳岛企业家年会主论坛在哈尔滨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致辞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黄汉权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既包括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求量的合理增长。从量的增长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即我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我们的测算,实现这一目标2021年到2035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速要达到4.7%以上。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由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力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中国人口总量减少和老龄化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持续下降,同时伴随人口结构变化、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储蓄力和投资力将出现下降,加上传统投资空间收窄,收益下降等问题,稳投资难度加大,进而影响资本积累形成。这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才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对如何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形成逻辑,黄汉权做了这样的分享: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质优、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关键词;要素新组合、技术新突破、产业新业态、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四新”特征。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哪里?黄汉权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因地制宜,“地”指地域,各个地方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选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实现路径以及主要发力点;因技制宜,“技”是技术,每个领域的技术创新有不同技术路线,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使不同的技术路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并行发展;因业制宜,“业”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有序布局。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