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
2024年08月22日 06:04
来源: 经济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粮食增产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抓手。要强化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加快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强化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加快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受到资源环境制约,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粮食增产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抓手。粮食生产高度依赖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需要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投入。耕地和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化肥、农药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白色污染、秸秆污染、畜禽粪便污染,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取得一些成效,但农业污染问题仍十分严重。

  当前,我国部分粮食品种再次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但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局面没有改变,确保粮食增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有效的途径。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应摒弃过去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推进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低碳化,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推进资源利用集约化,要重点提高耕地和水资源集约化水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水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近年来,我国强化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节水灌溉,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耕地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水平提升,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耕地碎片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大水漫灌等问题。要持续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膜上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重点做好化肥和农药减量化。化肥、农药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但过量使用不仅会增加粮食生产成本,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近年来,我国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行动,化肥和农药利用率超过41%,但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肥大药的现象。要持续推进科学施肥施药,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推进废弃物资源化,把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农村秸秆乱堆乱放、畜禽粪污和农膜等废弃物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人讲“天无弃物”,世界上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近年来,我国加大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近年来稳定在80%以上,真正做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农村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未来,要因地制宜发展“猪—沼—果”、稻渔等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进一步推进农村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推进粮食产业链低碳化。我国粮食采收、储运、加工、消费每个环节均存在“跑冒滴漏”现象。节粮减损等同于耕种“无形良田”,实现“绿色增产”可以减轻粮食供给压力,又能减少资源使用,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尽快取得更大成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