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前行,一路向新
2024年07月22日 08:21
来源: 第一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非天然是发展科创企业,但科创企业天然是新质生产力。科创企业实现成长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制度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多种要素的有机协同。

  在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五年前,科创板肩负“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两大使命,在中国上海鸣锣开市。五年间,科创板受理了940余家科技企业的上市申请,其中570多家最终成功上市,板块总市值近5万亿。

  科创板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投资的影响十分深远。上市不是科创企业的终点,在很多时候恰恰是创新创业的“起点”。依托科创板,科技企业境内上市成为可预期的现实。以上市为阶段性目标,大量企业家投身创业推陈出新,科技人才投身产业星夜研发,投资人投身实业勇担风险,投行人投身企业保驾护航。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率先实行了注册制,并在审核注册、发行定价、上市交易、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等各环节率先试点了众多规则创新。以更加包容的上市规则,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上市可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接力支撑。

  作为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的首选地,科创板始终坚持“硬科技”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科创板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公司集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区域效应显现。经过五年发展,高比例研发投入已经成为板块一大特征,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四千亿。

  作为一项“试验”,科创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尽如人意。自开市之初,科创板先后经历了注册制到底应该“谁来审、如何审、审什么”的质疑,科创板“硬科技”属性的边界到底在哪的争议,以及“三无企业”上市引发的亏损企业是否该上市的讨论。融资端,还面临一级市场机构退出难、上市预期不够清晰可控、IPO“撤单潮”频现等问题;投资端,则有发行定价依然偏高、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长期持有效益不高等挑战。

  创新本质上是面向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各个方面凝聚共识,融合智慧,打破边界,汇聚资源。过去五年,第一财经对科创板持续进行全景观察,并邀请专业领域的学者、企业家、投资人、投行负责人等共同探讨科创企业发展及科技投资领域的关键议题。

  近期新“国九条”重磅发布,“创投17条”“科创板八条”相继出台。作为资本市场的“试验田”,科创板正迎来新一轮全面深改。站在五周年关键节点,第一财经再推出《一路向新第一财经·科创板五周年全景报告》,并邀请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寻找科创板更优发展路径。

  五年对一个市场板块而言,只是起步。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仍需大力推动高水平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我们期待,科创板在下一个五年能够“破浪前行、一路向新”,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有“伟大的企业”在这里诞生,也让投资者拥有满满获得感。

  *本文为《一路向新第一财经·科创板五周年全景报告》寄语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6
原标题:破浪前行,一路向新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