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近两倍,170亿龙头收购亏损资产
2024年07月18日 13:05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300294_0

  中国基金报记者文夕

  在血制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市值179亿元的血制品巨头博雅生物开启大手笔并购。

  7月17日晚间,博雅生物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十字香港)100%股权。

  这一并购标的实际溢价水平超过180%,且该标的近年来处于亏损状态。这笔并购或将为博雅生物带来巨额商誉。

  事实上,过去一年,大额商誉减值曾导致博雅生物盈利大幅下滑。

18.2亿元收购

  博雅生物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8.2亿元,收购韩国血制品公司GC、Synaptic及46名个人卖方合计持有的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绿十字香港的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十字(中国)〕。

图片

  资料显示,GC为韩国排名第三的生物制药企业、韩国第一家生产血液制品和艾滋病检测试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家开发出乙型肝炎疫苗的公司、全球第四家开发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公司;该公司2023年合并收入达2.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业务涵盖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诊断试剂、生物工程建筑等领域。Synaptic为一家韩国私募股权基金。

  公告显示,GC持有绿十字香港77.35%股权,Synaptic持有15.33%股权,另外46名韩国籍自然人共持有7.32%股权。

图片

  公告显示,博雅生物还将联合控股股东华润医药,共同与GC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绿十字(中国)的业务整合、药品进出口销售以及血液制品、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和诊断业务等达成合作,合作期为10年。

  资料显示,绿十字(中国)是GC通过绿十字香港在中国内地设立的血液制品公司,成立于1995年,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59亿元。

  绿十字(中国)专注于血液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目前拥有白蛋白、静丙、Ⅷ因子、纤原、乙免及破免6个品种16个品规,拥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达104吨,2017年至2023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为13%,同时,通过安徽格林克(销售平台公司)代理进口白蛋白、重组Ⅷ因子及医美产品在中国地区销售。

实际溢价近两倍

  截至评估基准日2023年9月30日,绿十字香港归属母公司净资产为6.45亿元。博雅生物方面称,本次评估以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论,即绿十字香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6.77亿元,增值率为159.97%。

  如果按照18.2亿元的交易价格计算,绿十字香港实际增值率为182.17%。这也意味着,一旦完成并购,该笔交易将会为博雅生物带来数额不小的商誉。

  从报表看,绿十字香港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04亿元、2.33亿元、2.39亿元,相应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1.82万元、-2327.09万元、-1212.04万元。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告未提及绿十字香港营收走低、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的原因,也未披露收购的业绩承诺情况。对于博雅生物而言,18.2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4.86%,而博雅生物账上现金仅为18.6亿元。

  博雅生物表示,本次交易价格以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结论为基础,同时考虑血液制品行业的高壁垒性、稀缺性。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以后,国家未再批准设立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血制品行业一直处于存量并购重组的过程中。2021年,华润医药斥资48亿元成为博雅生物控股股东。本次博雅生物拟收购绿十字香港也延续了这一趋势。

  此外,派林生物卫光生物、广西冠峰、上海莱士实控人先后发生变更。市场目前已形成以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等大型血液制品公司为行业龙头的竞争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新增在营浆站33家,全年共采集血浆12079吨,同比增长18.6%;前四家公司合计采集原料血浆超7000余吨,约占总采浆量的60%。

去年商誉大额减值

  去年,博雅生物盈利大幅下滑,而大额商誉减值是主要原因之一。

  博雅生物去年全年实现营收26.52亿元,同比下降3.87%;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下降45.06%。盈利大幅下滑,主要受计提此前收购的新百药业形成的商誉减值影响。

  新百药业是一家专注于生化领域药品研究开发的制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复方骨肽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和肝素钠注射液。

  2015年,博雅生物以5.2亿元收购了新百药业83.87%的股权,后者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当年即形成3.71亿元商誉。

  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新百药业近几年业绩持续下滑。2022年,新百药业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38亿元、0.30亿元;2023年上半年,新百药业营收下滑至1.85亿元,净利润降至0.15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1.43%、23.25%。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新百药业资产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评估结果表明需对新百药业资产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2.98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溢价近两倍,170亿龙头收购亏损资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