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升级扩容 充分发挥碳市场作用
2024年07月17日 10:06
来源: 南方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王庆峰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三周年。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三年来,“碳价”从48元/吨涨到87.05元/吨,这充分说明全国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显现了作用,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了碳排放权的价值,增强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什么是碳市场?简言之,是指碳排放权交易形成的市场,它交易的不是碳或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排放额度)。在我国,碳市场大致可分为强制碳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碳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典型的强制碳市场。其运作方式是,由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这种排放配额放在碳市场上,就变成了商品。如果一家企业的排放额度有盈余,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获益。如果有的企业实际排放量比较大,则需要从市场上购买额度。

  在经济学上,人们把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称为负外部性,即本应由私人承担的成本变成了全社会的成本。如果企业造成污染却不用支付任何补偿,那么这家企业就会变本加厉;而如果把温室气体排放视为一种归属明确的权利,那么企业就需要进行权衡,把排放损失计入成本之中。全国碳市场可以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对环境负外部性进行校正,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效果。国际上也普遍认为,碳交易有社会减排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建设全国碳市场,早在2011年,就有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目前已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从实际效果来看,全国电力行业减碳成本直接降低了约350亿元,为“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中国碳市场总体表现比较稳健,也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地方。比如,行业和参与主体不够丰富、碳排放数据质量不高、市场活跃度不足等。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将发电行业纳入了管理范围。而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八大重点行业,这些行业占到了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市场上早有声音呼吁,优化配额分配方式,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已经对其他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了专题研究评估论证,今年上半年更是发布了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此举被视为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可以预见,加快推进升级扩容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面向未来,还需立足现实推动高标准碳市场建设,继续在扩大规模、统一规则、激活市场上下功夫。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不仅是突破已有资源环境瓶颈的重要方式,更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的重要途径。对企业来说,也应该抓住时机,把倒逼节能减排转化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早日找到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system
原标题:加快升级扩容 充分发挥碳市场作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