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府举行泰国工厂竣工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
比亚迪方面介绍,比亚迪泰国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历时仅16个月,年产能约15万辆,包含整车四大工艺和零部件工厂,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速度与实力。与此同时,比亚迪也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海豚作为下线车型在泰国工厂亮相。
活动现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布局泰国市场仅两年时间,便迅速赢得泰国市场的认可,已累计十八个月获得泰国纯电动车销量冠军,如今在泰国每卖出三台纯电动车,就有一台是比亚迪。未来,比亚迪将在泰国推出更多纯电动车型,并引入插混车型。
历时16个月投产
在泰国曼谷东南约220公里处坐落着古老的城市罗勇府(Rayong),其海岸线长约100公里,拥有沙美岛(Ko Samet)、曼岛(Ko Man)等岛屿,成为泰国东南海岸的著名旅游度假地点。而随着汽车制造商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跨国生产汽车,泰国的自由贸易区罗勇成为这些制造商的选择。福特、丰田、本田、日产、宝马等车企纷纷到罗勇建厂,使罗勇有了“东方底特律”的称号。
而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WHA罗勇36号工业园,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比亚迪成为新的“入局者”与“挑战者”。
2022年8月,比亚迪汽车泰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泰国)成立于曼谷。2022年9月8日,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约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2023年3月10日,比亚迪泰国工厂举办奠基仪式。2024年7月4日,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从开工到投产,比亚迪泰国工厂仅仅用了16个月,创造了中国车企在泰国投资的最快投产纪录。官方介绍,工厂总占地面积约94.8万平方米,年产能15万辆,满产后可提供约1万个就业岗位。
比亚迪泰国工厂采用多种车型柔性生产方案,目前已投产海豚,今后计划生产更多车型,包括BYD ATTO 3、宋PLUS DM-i等,满足本地化市场需求。泰国工厂拥有四大工艺工厂和零部件工厂,业务领域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整车及饰件、车架、线束等专业零部件生产。
比亚迪泰国工厂也是比亚迪在东南亚的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有助于其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国元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3 年 3 月,比亚迪泰国乘用车生产基地奠基,标志着公司从“产品出海”正式转变为“产业链出海”。进入 2024 年,公司的步伐愈发坚定和迅速。预计到 2024 年,公司将迎来海外投产的高峰时期。
深耕泰国市场
从泰国素万那普机场沿高速到曼谷城区,一路上,比亚迪、长城汽车、埃安等中国汽车厂商的巨幅广告牌不定期引入眼帘。
近年来,泰国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2022年9月,泰国政府开始实施电动汽车财政补贴计划,还采取了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措施,例如消费税、道路税、进口税和碳税等,加快普及推广电动汽车。同时,泰国制定了“30·30”政策,即到2030年泰国国内EV电动汽车替代率必须在30%以上,同时新能源汽车产能也需达到30%以上。
泰国的政策利好促进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开拓泰国市场,并将其作为打开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
2022年8月,比亚迪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截至目前,比亚迪已发布3款纯电动车:BYD ATTO 3,BYD DOLPHIN,BYD SEAL。王传福介绍,未来,比亚迪将在泰国推出更多纯电动车型,并引入插混车型。
2023年是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第一个完整交付年,全年注册上牌量达30,650辆,成为泰国年度纯电动车销售冠军,品牌市占率超过40%。其中,BYD ATTO 3销量达19,214台,单车型年度纯电动车市占率超过25%,稳居销量冠军。
2024年1-5月,比亚迪在泰国累计上牌量达12,895辆,纯电动车市占率达40.5%。在泰国最畅销的4款纯电动车型中,比亚迪占据了3款。
截至目前,比亚迪在泰国拥有115家门店和27家经销商,覆盖60个府。预计2024年内,比亚迪在泰国将布局超过160家门店,完整覆盖泰国77个府。
此外,哪吒汽车、上汽名爵、广汽埃安等中国车企亦加速开拓泰国市场,不仅推动产品出口泰国,更是瞄准本地化生产纷纷建厂。不过,长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日系车企仍然是不容小觑的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根据界面新闻报道,2023年的泰国汽车市场,日系品牌市场份额缩小8个百分点至78%,而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2倍至11%。
“虽然日系车进入泰国较早,但仅在燃油车市场主导,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欠佳。相对的是,中国品牌正在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出海泰国的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相关负责人曾向时代财经表示,在2023年12月的泰国车展上,在中国品牌带动下,参展电动车订单首次超越燃油车,并且车展销量前十的品牌里,中国电动车占六家,包括哪吒汽车、比亚迪等品牌。
置身于喧嚣的曼谷街头,汽车、皮卡、摩托车、突突车在道路穿行,“车水马龙”一词变得具像化,一座城市的蓬勃生命力尽显。尽管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仍占据大头,但中国品牌汽车逐渐崭露头角,并推动格局悄然改变。出海仍然具有无尽的想象,年轻的中国挑战者比亚迪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