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莫琳
根据中基协数据统计,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已经有607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被注销。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全国合计有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5万家。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25万家。
不过,从管理规模来看,虽然近年来管理人在减少,但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却始终保持在14万亿元左右。对此,建发新兴投资董事长王文怀告诉记者,“市场上从来都不缺资金,缺少的是与资金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团队。”在他看来,经过这一轮的良性出清,优秀的GP(基金管理人)将会渐渐浮上水面。
拐点何时到来?
近年来,“募资难”“退出难”成为创投行业逢人必讲的难点。据了解,监管层很早就注意到了上述难点,组织了多场行业研讨。
6月19日,国务院发布“创投十七条”。6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等四大部委共同发文表示,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创业投资,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动员有条件的社会资本做“耐心资本”,解决行业“缺长钱”和“无米下锅”的问题。
这是否意味着行业的拐点即将到来?在刚刚结束的2024母基金年度论坛暨第五届鹭江创投论坛,多位LP(出资人)发表了他们对行业的最新判断。
中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剑华认为,“拐点不拐点不重要”。在他看来,过去很多GP并不是凭自己的本事挣到钱,而是享受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为什么这个行业之前很好,这是由宏观经济决定的。”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表示,中国的投资范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小博大,广种薄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提出,国有资本、产业资本和市场化的基金应该联合起来,针对一些 “大、难、长”,真正符合国家战略的事情做集中性的投资。“拐点来的大前提是投资下去的强度够大,而且压强够大,在这种情况下才会迎来拐点。泛泛地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散性地进行投资,是迎不来这个拐点,尤其在硬科技投资方面”。
建信股权首席投资官李瑞指出,拐点很难判断,因为每家机构自身的定位,包括面临的挑战、任务不尽相同。与其等风来,或者等拐点来,不如在行业演进过程中做好等拐点来的准备工作。同时他也提到,“年初以来政策的陆续出台,特别是针对资本市场,包括创投机构的政策出台,确实能够感觉到整个行业的复苏是在进行中的,整体性的信心恢复也是在进行中的。”
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国高质量创新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高质量的资本才能真正推动中国高质量的创新。而高质量的资本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懂专业。
王文怀反复强调,“市场上从来都不缺资金,缺少的是与资金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团队”。在他看来,现在中国需要创新,特别是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创新。而高质量的创新第一重要因素是合格的人才、合作的团队、合格的机构,而不是钱。随着部分急功近利的创投机构的出清,创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高质量的创新。
作为一家市场化的国资LP,建发新兴投资在遴选GP时有一条重要的底线,就是不投跟着热点跑的GP。能够保持战略定力、有清晰的投资逻辑的GP才是首选,王文怀透露。
作为银行系的LP,李瑞认为,市场的调整期,其实就是压力测试期。在市场高歌猛进的时候,很难看到自身在募投管退方面缺失和不足。在市场调整的时候有必要进行重新检视自身,发现能力不足的地方,积极“修炼内功”。作为一家国有投资机构,更要把握好政策要义,在吃透政策脉络和趋势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投资机会。
金圆集团董事长檀庄龙也在会上表示,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是扶持科技创新最合适的产品。当前,国家层面对创投行业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要进一步坚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决心,同时,创投行业不要简单地为退而退,要着眼创造价值,以耐心资本的心态重塑私募股权投资新逻辑。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