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崇礼样本推动“文旅体”实践融合
2024年06月22日 05:41
作者: 杜丽娟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既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远规划,也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关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未来,也是国家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如何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振兴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6月12日—13日, 在《商学院》创办20周年之际,《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了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论坛。在“新动力·新契机——共筑城乡融合主题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商学院》杂志总编辑季为民指出,从县域空间的具体应用场景到沉浸式文旅和IP打造,县域经济在城乡融合方面的新探索,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一组数据也为乡村市场的发展潜力提供了更多数据佐证。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

  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备受欢迎的同时,县城游和乡村游的热度也持续攀升,并成为今年消费新热点。

  季为民说,“五一”乡村游热度提升的背后,是现代社会人们对独特文化与独特价值稀缺性的追求,这种稀缺性潜藏在全国2800多个县域的具体场景中。“费孝通先生很早就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内涵是各社会群体在不同客观条件下提炼出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经验,因为这种探索,中国独特的文化和价值得以传承。”

  在现代转型和适应全球化的过程中,崇礼也正在进行这种探索。“冬季滑雪”“夏季越野”的崇礼如何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内核,是崇礼接下来面临的机遇和使命。

  近年来,在推动区域“文旅体”融合中,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体育赛事已然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名片。马拉松、户外运动、冰雪旅游、水上运动等体育项目推动全民健身的同时,也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贵州的村超、村BA,以及国内商学院举办的戈赛、沙赛,这些赛事活动给当地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流量、新的机会。

  目前“乡村振兴+科技”“乡村振兴+文化”“乡村振兴+体育”“乡村振兴+旅游”“乡村振兴+产业”,正构成了乡村振兴的“五维空间”。五维空间的叠加也催生了新场景的诞生,比如“科技+文化+旅游”打造沉浸式IP,“文旅体”融合推动城市换代升级等,这些内容模式的创新极大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升级。

  季为民说,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当前崇礼也走在了“文旅体”融合的道路上,张家口正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实现全季、全体育、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这有效发挥了冬奥效应,对加快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崇礼168超级越野赛的举办,也成为推动张家口“文旅体”融合的一项有益实践。自2017年至今,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已走过八个年头,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超长距离耐力跑比赛之一,每年有近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参与。

  季为民说,从乡村振兴角度看,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已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文化展示、一次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探索。

  “从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到更多县域探索案例,我们发现,城乡融合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我们希望未来可以以新动力开启新征程,以新契机创造新辉煌,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李为民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system
原标题:打造“乡村振兴”崇礼样本推动“文旅体”实践融合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