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共话金融制度型开放新机遇
2024年06月20日 22:36
作者: 黄坤 张欣然 黄冰玉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坤张欣然实习生黄冰玉)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抓住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所释放出的市场机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6月20日,业界专家、金融机构在2024陆家嘴论坛专场活动“中欧国际金融圆桌研讨会暨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夏季会议”上,畅谈金融领域开放与合作,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言献策。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进展迅速,瑞穗银行(中国)副行长大田原广表示,中国相关措施使得外国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参与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本土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海外资产的机会,实现了全球多元化资产配置。

  “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各种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拓展在中国的业务,我们也准备在中国设立证券公司。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并拓展了长期发展的潜力。”大田原广说。

  围绕金融制度型开放释放的市场机会,上海英国商会执行委员会委员、ESG委员会赞助人李林懋表示,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为上海再保险市场带来了诸多市场机会。

  首先,外资准入门槛的降低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使得外资再保险公司能够更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这带来了国际上的风险管理技术和业务模式,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外资的进入不仅增加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还推动了再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其次,随着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建设,再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从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和资本回报率。这为再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此外,开放政策还为国内再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有助于提升其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当下,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要通过高水平金融开放来壮大有较高风险偏好的耐心资本,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不缺耐心资本,但缺少有较高风险偏好、有容错空间的耐心资本。”徐高建议,可以通过高水平金融开放来壮大有容错空间的耐心资本,从而更好增加资本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比如,从海外引入风险偏好较高的VC和PE,可以有效补充我国耐心资本风险偏好度不高的短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业界专家共话金融制度型开放新机遇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