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来了又去 消费者需要怎样的购物节?
2024年06月20日 14:53
来源: 上游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今年“618”,你买了啥?

  据上游新闻消息,曾经热闹的“618”,今年稍显平淡。各平台今年不搞预售、也不公布大促期间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数据,跟过去晒成绩单的“明争暗斗”相比,今年网上安静了许多。“618”预热期间,有报道曾指出:多名头部主播“降温”,中小商家喊疲软。曾经的年中大促似乎魅力不再,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商购物节呢?

  消费者经历过十多年烈火烹油的电商大促热潮后,期待值和新鲜感都在下降。今年“618”预热阶段,延续了10多年的电商预售机制悄然退场,成为了今年“618”最大话题。在部分消费者不买账,商家不落好呼声下,留住消费者、稳住销售额,成了电商平台购物节的共同目标。

  这次电商大促的“安静”,其实是一种回归理性的转型。对于平台制造的购物节,其实消费者热情已经不高,商家们也受限于规则而苦不堪言。就像今年电影市场的端午档行情,多部影片上映看似热闹,结果观众不买账,片方也很受伤。当下的新趋势是,在存量市场竞争,消费者不仅关注价格,更重视体验和服务。为了能留住消费者,大家这次都在简化流程,给消费体验做加法,希望能营造出“消费者有足够长时间,买更便宜的商品”的购物氛围。

  对各大平台而言,“618”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抢商家”“抢客户”,而是转向修炼“内功”,把已经来到平台的用户服务好。特别是当各大电商平台价格逐渐趋同之后,服务体验的好坏对消费者的影响将更加显著。与其把购物热情集中在一两个购物节里,不如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消费需求;把公域流量沉淀下来,形成品牌心智;开展包括日销、周销、大促等在内的长线运营,多几个让消费者得到实惠、需求得到满足的购物周期。

  简而言之,一切用价格、服务说话。“618”促销玩法改变的背后,是行业竞争正在回归本源。其本质是提升消费体验和服务认可,让购物节回归消费者核心需求。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调整,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这次“618”中,有平台推出“兴趣电商”概念,强调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优化货与人的匹配。还有平台悄然增加了与短剧相关的账号和内容,探索“直播+短剧”新玩法。这样的改变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体现了特定购物节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说到底,消费者有复购,品牌心智有沉淀,购物节的价值才会达到最大化,这也正是平台内功的核心体现。在存量竞争市场中,购物节动辄几千亿的销售数字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让消费者把消费习惯长期的留存在自己的平台上。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丰富的商品选择和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购物节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期待和青睐。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618来了又去,消费者需要怎样的购物节?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