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强化预期引导 侧重提升政策效能
2024年06月19日 15:57
作者: 范子萌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与金融市场的沟通方面,央行愈发突出预期引导,其间更是涌现出新机制和新亮点。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表示:“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央行能够把政策考虑和未来展望,及时与市场和公众进行比较透明、清晰的沟通。”

  预期引导是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央行对预期引导更为重视,有其必要性。疫情以来,我国内需不足,市场信心不稳,外部发达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增大,国际上不乏唱衰中国经济和宏观政策的论调,而政策层面的主动沟通、靠前沟通,可以引导微观主体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合理预期。

  不难发现,近年来,预期传导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业内认为,依靠新闻发布会、官方新闻稿、专家采访解读等传统渠道的做法辐射面不够,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和自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的影响更为广泛。一篇自媒体“小作文”经过蝴蝶效应,有可能对市场预期形成较大扰动。这些都需要央行通过新途径,及时充分与市场沟通,把政策意图、市场关注问题讲清楚,在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提升央行政策效果。

  加强沟通促进市场自发形成稳定的预期。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提出,要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市场人士普遍反映,近段时期,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理解性明显提升。随着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取向、意图的理解更加充分,企业和居民在政策落地前,完全可能先优化预期、主动调整决策,政策时滞会减小,效果会更快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预期引导体现出新机制、新亮点。记者发现,去年以来,在与市场沟通方面,央行对外沟通“信息量”明显增加。比如,今年初,潘功胜在两会记者会上直接“预告”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调降等政策,很好提振了市场信心。

  而且,直面市场问题,主动答疑解惑。比如,针对市场关心的实际利率偏高问题,央行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正面分析了实际利率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回应市场关切。

  此外,预期引导“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更直白的语言,增强政策的科普性。比如,今年一季度货政报告专栏以老百姓能看得懂的语言,解释了“钱去哪、钱在哪”的问题;在提示长期国债风险时,也通俗地说明了久期放大效应等债券专业词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货币政策强化预期引导 侧重提升政策效能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