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东北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2024年06月17日 11:04
来源: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5月25日至26日,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

  在“新质生产力增强先进制造新动能”分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担任主持人,与多位行业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认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毕吉耀表示,高质量发展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同时推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与转型升级。特别要注重运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毕吉耀直言,此举牵涉生产关系层面的诸多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

  “我们需要畅通人才、教育与科技之间的循环,打通其中的堵点,以真正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他表示,这些改革措施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基于对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毕吉耀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毕吉耀认为,东北产业基础雄厚,产业工人和技术队伍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把有产业基础、市场空间和人才集聚的主业做大做强,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

  对此,毕吉耀提出建议:“要结合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做符合实际的详细谋划。首先把有资源、有市场、有基础的产业做好;其次根据现有科研条件和自主创新能力,超前谋划未来产业。”

  

(文章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文章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东北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