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遗产”点亮贵州文旅游新目标
2024年06月16日 13:0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贵州省遵义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各一处,是贵州唯一的“双遗”之城。近年来,遵义市不断推进统筹守护和适度开发等工作,使优秀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得到更好保护,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益。

  海龙屯遗迹。 敖梅梅摄

  作为古代中国西南多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的代表性物证,海龙屯遗址在2015年7月4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贵州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从古建筑群到文化遗址,随着“身份”的转变,海龙屯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先后实施飞龙关飞凤关保护工程、城墙维修工程、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等本体保护修缮项目10个,有效推进了遗址保护。

  拾级而上,便来到屯顶大城的海龙屯考古工作站,这里存放着海龙屯发掘出的15000余件文物。

  从2012年4月开展第一次科学大规模发掘,到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一系列文保和非文保工程项目,让海龙屯遗址的神秘面纱慢慢揭开,随着遵义在法国、英国等海外推介工作的推进,让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越来越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贵州必到的目的地之一。

  眼下,海龙屯管理部门正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将海龙屯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教学科研、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文物保护成果的普及和转化,让历史文化高地变成文化旅游新地标,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赤水大瀑布。 李怀斌摄

  2010年,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亿万年时光才得以沉淀出的丹霞地貌,用岁月的土壤讲述着地球的变迁,勾勒出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等自然景观。

  遗产地内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赤水丹霞地质地貌特点、生态及演化过程等极具科普价值的实践基地。

  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对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力度。71个点位的摄像头覆盖遗产地,对动植物进行监测,同时对破坏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目前,遗产地的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4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1种。

  今年1至6月中旬,赤水市接待游客400.7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5%,旅游收入38.09亿元,同比增长23.73%。(刘航陈俣肖湉)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双遗产”点亮贵州文旅游新目标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