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正式启动,养老金制度已在全国36个城市和地区率先实施。试点期间,养老金开户人数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已经突破5000万,较上年增加约156%。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广,养老保障体系多层次、多支柱发展也成为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关键。
5月14日,安永华北区金融服务审计主管合伙人姜长征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的快速增长,某种程度上和相关金融产品的种类丰富有关。“从我们的观察看,自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启动以来,目前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业务服务,并丰富养老金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这使居民养老财富取得了较大满足。”姜长征说。
据悉,2023年 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此后,与养老金相关的政策相继出台,包括《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在这些政策支持下,第三支柱养老产品备受关注。
目前国内第三支柱养老产品主要包括“用于保障型”的储蓄产品交易业务和保险交易业务及“用于保值增值型”的基金交易业务和理财交易业务。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当前拥有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的银行有23家,其中22家上市银行均已开设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业务和储蓄产品交易。
《中国上市银行2023年回顾及未来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指出,目前开设基金交易业务、保险交易业务的上市银行分别为19家、18家,开设理财交易业务的银行为17家,已同时开通了基金、保险、理财和储蓄产品交易业务的有15家。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受政策驱动,银行也将养老金融服务与其普惠性金融服务有机结合,这不断拓展了第三支柱养老新客户群的业务量。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上市银行年报中,“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养老金融”等成为高频词,虽然各家制定了差异化战略,但在养老金融第三支柱赛道方面,金融机构也都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
在2023年年报中,多数上市银行提及个人养老金业务,也有银行披露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及产品情况。比如,截至2023年年末,建行已经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900万户,手机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数为766万。兴业银行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实现了储蓄、基金、理财、保险四类全覆盖,产品数量超150只。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个人养老金总缴费金额约28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7%。不过由于个人养老金缴存人数占开户人数较低,因此,养老金人均缴费金额相较于政策上限12000元仍有较大差距,市场认为,目前养老金存在“开户热投资冷、缴存意愿不高”等现象。
忻怡认为,目前个人养老金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消费者在其开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可选择的金融产品并不丰富,加之客户选择经验不足,短期风险波动接受能力欠佳等因素,也是养老金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建议上市银行在丰富产品维度的同时,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兼顾客户可选择性、收益性和风险控制的长效绩效考核机制。同时也可以给客户普及基础的投资知识,将理财产品净值化的理念传输给客户,从客户理念上拓展选择产品的宽度,改变选择储蓄存款为主的局面。”忻怡说。
《展望》认为,当前银行可结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提高客户服务和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管理和保险养老金融、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养老金融中的吸引力。
此外,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开立具有“唯一性”,公众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银行,并经人社部信息平台核验通过后,才能在名下开立账户,但后续账户可在各机构迁移。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