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高息存款背后: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负债成本控制与揽储压力并存
2024年05月10日 18:26
来源: 财联社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经过多轮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逐渐将目光转向了各类高息存款产品。近日,随着越来越多银行跟进调整大额存单、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存款产品,业内也再度传出关于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的风声。

  但与此同时,存款收益不断降低也在无形中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揽储压力,部分中小银行更是失去以往“赖以生存”的高息吸存利器。今年以来,银行扩表速度已有所放缓,存款增速明显下滑。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加速压降高息存款等都是大势所趋。但在管控负债成本的同时,如何实现降息与揽储压力之间的平衡,加强存款量价管理,也随之成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所面临的考验。

  揽储压力加大,银行扩表速度放缓

  从中泰证券调研情况来看,较于去年“不缺存款”的情况,中小银行今年的揽储压力增加。除了去年银行存款大幅增长的高基数因素外,一方面,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债市不断高企的情况下,客户选择用到期的存款购买理财,因此有一部分表内存款进入了表外理财。另一方面,银行存款的主要来自于贷款端的信用派生,贷款需求结构性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派生存款的差异。

  实际上,在2022年末债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2023年初银行存款大幅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而今年以来,银行扩表速度已有所放缓。一季度末,存款类金融机构一般贷款、一般存款增速分别为9.3%、7.7%,较年初分别下降1.2、2.4个百分点。

  对此,华泰证券认为,在监管平滑信贷节奏的导向下,一季度贷款增长有所放缓,新增信贷中对公为主要贡献,零售需求仍待修复。负债端,存款增速下滑较为显著,主动负债力度有所加大。在揽储竞争加剧和息差下滑的压力下,银行加大对高息存款的管控,更加注重存款规模与成本的平衡,规范手工补息在压低负债成本同时也可能进一步提升揽储难度。

  不过,财联社记者从多位股份行、城商行人士处了解到,虽然存款收益越来越低,但近年来居民风险容忍度有所降低,整体仍更偏向于存款类产品,因此目前拉存款的压力并不明显。但同时也有从业人员表示,目前存款市场供需存在一定失衡,尽管银行储蓄存款增长明显,但在不同银行及不同区域的分布并不均衡,部分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揽储压力。

  压降负债成本与揽储压力如何平衡?

  一位城商行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存款利率下调,包括部分银行长期限大额存单压降、揽储利器逐渐“匿迹”,银行一线不可避免会存在揽储压力。但是在他看来,在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下,存款利率下调是趋势,包括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等也是为了银行可持续发展。

  “在银行日常工作中,在某个时点,基于经营的压力或迫于指标的压力可能推出节点阶段性产品,通过部分产品揽储,但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这种‘一招鲜’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该人士坦言,银行健康发展,不能简单的靠价格优势。如何在现有的竞争环境下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需要优质的客户,差异化的经营,让客户离不开,才是王道。

  同时,也有行业人士进一步指出,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控制负债成本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吸收存款的压力,给银行资本负债管理水平带来考验。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银行揽储压力较大,亟需推出更灵活多元的产品,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积极拓宽低成本融资渠道。

  实际上,在如何平衡压降负债成本与揽储压力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银行也已有对策。如紫金银行高管今日在业绩会上表示,该行建立储蓄存款稳存增存机制,通过做大客户数、综合配置、降低硬性成本支出等方式稳存增存;同时聚力产品创新,不断丰富私行专属产品、理财、基金、贵金属保险等产品的供应,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同时,南京银行高管也在业绩会上称,公司注重存款的量价平衡,推动存款结构的优化,着力推动低成本的一般性存款、活期存款增长。此外,青岛银行也表示,坚持“存款立行”不动摇,在做好高成本存款量价管控的同时,加大低成本结算性存款营销力度等。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消失的高息存款背后: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负债成本控制与揽储压力并存 银行如何平衡?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