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黑科技”如何赋能创新药“出海”?
2024年05月01日 13: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实习生闫硕上海报道 过去十年,中国医药新产业快速增长,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企业脱颖而出,加速布局创新药市场已然成为新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国内大型药企收入主要依赖中国市场,反观海外,成熟的跨国药企收入来源大部分来自国际市场,“出海”已成为中国药企必选项。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3年,国内共发生近70笔创新药License-out(海外授权)交易,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350亿美元。2024年,国产创新药“出海”势头仍在延续,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药企的License-out交易共计18笔,较2023年1月的5笔增长260%。

  也有行业报告披露,尽管2021-2023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总额及数量下降明显,但医药企业积极开展外部BD合作,中国创新药“出海”迎来历史新高。不过,伴随中国创新药“出海”数量增多和药物研发的低成功率,未来可能迎来退货潮。“出海”爆发窗口期将于2-3年关闭。

  实际上,创新药赛道从立项到新药获批上市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可能面临失败风险。创新药“出海”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在临床试验阶段更是异常复杂和缺少确定性,其试验设计、临床数据适用性等问题被逐渐摆在“台前”,如何解决相关问题走稳“出海”之路是众多药企的一大挑战。

  “在临床试验领域,由于行业具有高监管性,以前整个行业对于技术的应用比较谨慎,非常依赖人力做很多工作,比如数据录入、数据核查等,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在利用AI帮助决策。我们可以通过AI在各个试验阶段的应用,推动创新药加速走向海外。”达索系统Medidata大中华区战略咨询及解决方案业务部高级经理燕晓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达索系统Medidata大中华区高级解决方案专家宋乐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数字健康技术(Digital Health Technology,DHT)的应用能够在医药用品临床研究中,促进参与人员的远程数据采集,其应用场景可以是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临床研究的参与人员,包含患者、研究人员,未来一些运营人员也可能会直接贡献数据。用DHT对中国创新药成功“出海”其实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AI是破局的关键

  2023年,中国创新药“出海”捷报频传,和记黄埔、君实生物亿帆医药凭借创新疗法、独特的分子结构或给药方式成功进军海外市场,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信心。

  “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创新药‘出海’其实面临诸多难点,以国际多中心试验为例,从研究设计到研究计划,再到研究执行等诸多环节都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燕晓明说。

  在研究设计方面,选择海外上市的赛道与国内大相径庭。比如同样的适应症,中国的标准治疗和海外的标准治疗可能不一样,这意味着在中国面对的可能是标准的化疗,但在美国、欧洲面对的是已经上市的靶向治疗。

  对药企而言,需要事先了解未来要对标的治疗方案,包括其疗效和安全性大概到什么程度,根据早期数据和产品机制对成药概率做出判断,以及有多大把握超过已有方案。但实际情况是,相关部门只能高度依赖于有限的文献发表,做出几百甚至上千万美元的关键决策。

  而在研究计划阶段,药企在“出海”时很难把握当地试验中心的招募速度。对于研究计划团队来说,很多是基于过往的临床经验,面对全球的试验中心往往缺乏经验,缺乏实际数据支撑入组计划,这会导致试验在入组阶段不及预期。

  另外,在研究执行阶段,国内外也有较大差异。比如国内一般都会采用100%的SDV(源数据核查确认),即研究过程中,派CRA(临床监查员)到研究中心去核对相关数据是否与系统录入数据一致。而在国外,很多都已经采用了RBQM(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对于重点数据做重点监查。

  总体而言,在燕晓明看来,临床试验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二是患者入组的速度。前者决定研究的方向,是成败的关键;后者则是决定临床试验速度的关键。有限的文献数据会带来诸多限制,企业在决策时会受到相应影响;另外,在精准医疗背景下,研究设计复杂度会大幅度提升,导致招募患者难度更大。根据研究机构数据及Medidata数据库,50%的临床研究中心没能按照计划入组患者,甚至有37%的研究中心在研究中一个患者都没招到,这对于研究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AI可以赋能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各阶段。比如,通过历史临床试验数据,结合AI算法,可以帮助药企找到细分领域以及竞争优势;通过AI及大数据的应用,企业能够在海外高效招募患者,并实现患者多样性;在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AI技术能够在无法进行随机对照分配的情况下合成外部对照组,进而如期推进试验;同时,AI技术还能给出试验洞察,帮助识别试验风险,提升试验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试验成果。

  无论如何赋能,高质量的数据都是AI底层逻辑中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AI的基础就是数据,没有数据,AI系统不可能搭建起来。同时,企业尤其需要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燕晓明表示,以Medidata平台为例,其数据都是临床试验的集合化数据,AI利用的只是患者在参与试验过程中提供的验证疗法的数据,平台会有很多规则保障患者隐私,从而保障其知识财产不会被分享或泄露。

  “临床试验中AI技术是一个前景广阔且不断扩展的领域,AI 技术可能是克服当前创新药进军海外市场中面临瓶颈的关键,为可持续制药研发的新模式提供了创新动力,提供了更好、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开展试验的可能性。”燕晓明说。

  eCOA促进数据质量提升

  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DHT技术当属eCOA/ePRO技术。在全球临床试验市场,包括美国FDA及欧洲EMA在内的多国数十项政策,都明确鼓励将COA数据作为支持新药上市申请的标签申明。随着临床试验的数字化发展,监管机构正逐步接受将eCOA数据纳入药物申请。

  中国也相应出台多项政策明确鼓励使用 eCOA/ePRO工具。2021年,我国NMPA出台《患者报告结局在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的指导原则(试行)》,首次正式且全面地聚焦该项技术,去年,又陆续出台以患者为中心的三项指导原则。

  “所谓eCOA,其实是电子临床结局评估,即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收集和分析临床试验中患者的感受、身体功能或生存状况的信息。而ePRO是指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PRO可以被理解为包含在eCOA中的数据类型。”宋乐介绍道。

  为什么以eCOA为代表的DHT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重视?对此,宋乐认为,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推“以患者为中心”的概念,即以人为本。eCOA之所以受到监管与业界的重视,主要包含四方面原因,其中有两条都符合以人为本的趋势。

  首先是患者参与体验好、负担轻,增强了技术的可行性;其次是患者用药安全得到监测,可以通过eCOA技术,持续不间断地采集患者用药后的反馈。“其实在临床试验阶段,对数据尤其是安全性数据的把控,各地监管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新药上市的一个基础,eCOA可以保障一些重要数据不会丢失。”宋乐补充道。

  再次,eCOA也可以帮助提升数据质量,由于这种数据采集模式是远程的,可以实时采集患者当下的体验和反馈,所采集到的数据无需转录,从而降低数据丢失或数据转录错误的风险,从而提高数据质量。

  此外,投入使用eCOA可以降低临床试验费用。公开资料统计,从项目总体投入而言,eCOA相较纸质方式费用降低了67%。成本降低主要依托于数据质量提升、项目运营效率增加以及患者安全保障三方面所带来的隐性成本降低,电子系统的费用相较于这些隐性成本而言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根据Healthcare IT的报告,2023年eCOA市场估值14亿美元,预计2031年eCOA的市场会达到4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8%,eCOA市场未来将呈良性发展趋势。不过,根据Medidata数据测算,中国面对的现实是eCOA渗透率较低,或仅为5%。而在美国这一数据高达80%。

  “在我国,eCOA仍处于待开拓的蓝海市场。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药企一旦做一些‘出海’项目,使用eCOA的比例会出现飙升。我相信在未来5-10年,我们会看到eCOA更加蓬勃的发展。”宋乐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6
原标题:硬核“黑科技”如何赋能创新药“出海”?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