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从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看重庆如何纵深推进科技创新
2024年04月30日 18:18
来源: 上游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4月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正式落下帷幕。五天时间,五大板块的六十场论坛、120场活动密集举行。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区也在论坛期间重装亮相,并于近期面向公众开放。

  这个常设展区,既是科技前沿“排头兵”中关村的创新成果展示,也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样板实景。

  展区面积一万平方米,以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为主线,设立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板块,涵盖基础研究、大科学装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商业航天、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合成生物制造等21个展区。

  高性能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新材料、航天器材、医疗技术等创新成果在这里集中亮相。

  这些亮眼的创新成果背后,为重庆数字化建设以及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带来哪些启发和思考?

  拓宽领域,让科技创新渗透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从一条电子街到“中国的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这片土地上,放眼可见一幅幅蓬勃向上的创新图景。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的60场平行论坛中,人工智能、6G、量子信息、新材料、卫生医疗、金融科技等覆盖各行各业的不同主题引发各行各业高度关注。

  4月27日,也是论坛今年首次特别设立的“AI主题日”。当天上午九点举行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人气爆棚。尽管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做了限流,但会场后面,还是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观众。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多场论坛和活动现场是常态出现。科技创新,不仅局限在我们传统思维中的“高精尖技术”“黑科技产品”,它已经成为每个行业转型升级的不竭之源,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去年至今,重庆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全力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正在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重庆已布局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核心软件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新材料、现代种业、生态环境等8个重点专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正在为更多行业、更多领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挖掘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力量,是智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

  他还指出,下一步,将不断扩大智能制造覆盖范围,着力建设一批数字化的车间、工厂、供应链和园区,加快探索未来制造的模式。“适度超前布局5G、算力、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在这个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辉对智能制造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了阐述。他说,当前各地智能制造政策布局力度加大、标杆示范作用持续强化、规模化推广速度正在加快,智能制造供给水平软硬协同升级也在推动应用成效持续提升。

  在余晓辉院长发布的一份《智能制造区域发展报告》中,智能制造“三十强城市”重庆位列其中。

  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步伐持续提速,科技创新正在为产业创新带来磅礴动力。来自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2%,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其中,一批新兴产业表现亮眼:2023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先进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仪器仪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11.2%,液晶面板产能产量跃居全国前列。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融合,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筑巢引凤,让更多科技人才为新重庆建设添砖加瓦

  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以及各个领域的科研专家,他们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约而来,成为中关村论坛上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这一张张面孔的背后,和一个个科研成果、战略规划或者是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也出现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的“2024世界数字健康论坛”上,他作为论坛专家主席团成员出席了论坛校长对话活动。

  精通机械制造的王树新校长以他的手术机器人研究为例,阐述了人才对医学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他围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健康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和嘉宾们做了交流。王树新校长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和人才必须一体推进。

  各方优势人才积聚,正在成为新重庆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去年十一月,在重庆举行的“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拓宽了视野,多个人才合作项目成果凸显。

  当前,在“416”科技创新布局引领下,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些高能级科创平台成为吸引科技人才的“强磁场”。同时,重庆正在加快布局建设金凤、明月湖、广阳湾、嘉陵江四大重庆实验室,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落地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项目落地运转,为科技人才建设新重庆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转化成果,扎实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举行了一场“硬科技跨界融通,共筑成果转化生态”为主题的嘉宾对话。

  围绕科技生态转化、创新合作过程中各主体如何找准定位这一话题,曾担任重庆大学副校长、现任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说,“过去讲嫁接科学和产业的‘桥梁’,更多是把高校老师的科研成果变成企业可用的技术,十年前从重庆大学到江苏做这件事,刚开始发现非常难;后来,我们觉得这个‘桥梁’应该是双向的,需要以真正的企业技术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对接,这也是体现企业是创新主体地位的关键点。”

  深挖企业发展需求,是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第一切入点”。在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中入围“绿色低碳领域TOP10”榜单的重庆蔚蓝时代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便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重庆的一个鲜活样本。

  国家电网、中国铁塔、三一集团等等,这些公司都是重庆蔚蓝时代的合作伙伴。总经理周光福介绍,重庆蔚蓝时代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由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专家团队以及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共同创建,紧盯市场需求,开展零能耗降温涂层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供降温节能解决方案。

  今年初,重庆市多个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从优化高校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对接、推进科技成果孵化、促进成果属地转化、大力支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6个方面着手,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升级。

  不仅是高校科研院所,各科创平台、重点实验室的优质成果转化形成的良性循环,将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动能。“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课题。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科技观察|从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看重庆如何纵深推进科技创新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