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身家】结核病属于中医“痨病”范畴,中医药防治“痨病”潜伏感染可行吗
2024年03月25日 15:43
来源: 上观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是全球仅次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第二大单一传染源死因。根据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患者为1060万例,高于2021年的1030万例和2020年的1000万例。

  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率较2020—2022年增加了3.9%,距离WHO“终止结核病策略”的“2025年设定的下降50%”的里程碑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中,结核潜伏感染(简称LTBI)仍是全世界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医学难题。

  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

  所谓结核潜伏感染,是指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对其抗原存在长期的免疫应答,但没有表现结核病临床症状的一种持续性感染状态。据估算,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潜伏感染人数约20亿,我国结核潜伏感染人数超过2亿。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约有5%-10%的结核潜伏感染患者在一生中可能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结核潜伏感染被称为是结核病发病的“蓄水池”,结核潜伏感染者又被称为结核病的“患者库”!

  结核潜伏感染主要发生于和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患者通过咳嗽等途径将结核分枝杆菌释放到外界,从而被周围密切接触者吸入到达肺部。在这个过程中,会诱发机体产生各种形式的抗结核免疫,包括固有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多种途径。一方面,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抗结核免疫作用,让约90%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避免发展成为结核病;另一方面,结核分枝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免疫逃逸机制,使它能够在人体内可以长期潜藏。

  结核潜伏感染患者的结局存在以下三种情形:一是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抗结核免疫作用下被杀灭清除;二是结核分枝杆菌与机体抗结核免疫作用势均力敌,使人体维持持续感染状态;三是结核分枝杆菌突破机体免疫防御导致活动性结核。结核潜伏感染是结核病疫情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结核潜伏感染流行,并将结核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人类实现终结结核病目标的重要难题。

  中医“治未病”有哪些典型优势特色

  中医药防治结核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治未病”理论对结核潜伏感染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治未病”思想起源于秦汉时期,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最早提出“治未病”的概念。

  《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主要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未病先防,指在未病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二是有病早治,指在患病初期,采取一定措施,使疾病得到控制或治愈。三是既病防传,指患病之后,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治未病”内容涉及中医预防、治疗、康复等多方面。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其优势不仅在于独特的预防医学观,更在于其全面的健康管理哲学。中医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干预,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情绪状态,调节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种预防为先的观念,使得人们能够在疾病初起或未发之时就采取措施,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中医“治未病”不仅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人的整体健康状态。中医通过全面调理人的身心环境,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得中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防治结核潜伏感染是否可行

  “治未病”理论与预防医学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在中医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治未病”理论体系,“治未病”理论在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结核病预防中可对新生儿进行结核病疫苗(主要为卡介苗)接种,从而预防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同时,需要不断开发和推广新的诊断技术,强化对结核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一旦结核潜伏感染检测为阳性,则应实施抗结核预防性治疗,这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致。现代医学提出了三级预防,第一级为病因预防;第二级为“三早”预防,包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为临床预防,是对疾病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治未病”与三级预防不谋而合,可以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效率。

  结核病属于中医“痨病”范畴,中医认为结核病的发病关键是“感染痨虫”和“人体正气”矛盾斗争的结果;痨虫(结核菌)是结核病发病的外在原因,而机体正气是决定是否发病与预后结局的根本因素。虽然结核潜伏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根据病原学依据,即感染结核菌/感染“痨虫”,当属于痨病的“潜证”、“隐证”阶段。

  《说文解字》中提及“病,疾加也”,“病”是“疾”进一步加重、演变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结核潜伏感染是痨病“疾”的状态,属于“未病”的范畴。同时,根据结核潜伏感染是由于致病的邪气潜藏在人体某个部位,等到正气亏虚时再发作起病,即结核潜伏感染的致病因素为“伏邪”。如果正气强盛,则伏邪被抑制,或被祛除。

  经过临床多年研究探索可见:通过中药或结合针刺、推拿、艾灸等辅助治疗,能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从而杀灭、清除结核菌;此外,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对结核菌存在抑制/杀灭作用,通过中医药祛邪,可消除致病因素,达到抑、杀结核菌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对于养生主张“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规律饮食,舒畅心情,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实现“治未病”。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总结:中医药可通过改变潜伏感染的免疫状态,清除感染隐患,又帮助患者调理了身体机能状态;中医药毒副反应小,潜伏感染“未病”患者更加易于接受治疗;部分高风险患者可以联合抗痨西药,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抗结核药物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耐药。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6
原标题:【保身家】结核病属于中医“痨病”范畴,中医药防治“痨病”潜伏感染可行吗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