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黄金一直是备受追捧的大宗商品之一,在资产配置中持续占有一席之地。今年3月份,黄金价格屡创新高、上涨动能充沛,国际黄金现货价格一举突破2200美元/盎司关口,也引起了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那么,黄金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高不可攀”的黄金还适合投资吗?《证券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解读。
本轮金价涨幅已超30%
先从金价走势看,以黄金现货价格为例,Wind数据显示,3月21日,伦敦金现盘中最高触及2222.91美元/盎司,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冲高后金价有所回落,3月22日伦敦金现收报2165.04美元/盎司,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拉长时间从本轮金价涨势的起点看,从2022年11月1日至2024年3月22日,伦敦金现累计上涨32.55%,2023年全年涨幅达到13.16%,今年以来涨幅约达5%,上涨劲头充足。
“金价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全球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通胀预期以及市场供需等。”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近期黄金的亮眼走势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两个利多因素,即“由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导致的实际利率下行”和“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需求旺盛”,仍然是近期黄金价格快速上行的重要原因,但仍需考虑额外因素才可以解释如此高的上行速度,国际地缘局势的紧张是解释近期黄金快速抬升的最重要原因。
其中,从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需求看,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购金需求为其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仅略低于2022年创下的历史纪录。进入2024年后,这种势头仍在延续。今年1月份,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39吨,是去年12月份17吨净购金量(经修订)的两倍以上,也是全球央行连续第8个月实现净购金。与此同时,自2022年11月份我国央行开启本轮黄金储备增持以来,也已实现连续16个月增加。
据世界黄金协会微信公众号3月22日发布的消息,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欧美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预判及其裹挟的金融波动、技术面加持、中印在实体黄金消费市场的强势表现,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等五大因素共同推动金价创出历史新高。
他同时提到,世界黄金协会每两年对各国央行的储备管理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多数央行的储备管理者都认为储备多元化的趋势将继续,并将增加黄金储备,其中包括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
需关注全球央行购金动作
虽然当前黄金价格“涨势如虹”,市场认为的利多因素较多,但历史上金价也并非只涨不跌。2011年,黄金价格亦曾达到彼时的历史高点,但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其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跌。Wind数据显示,伦敦金现价格在2011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下跌幅度达到41.88%,最大回撤达到45.53%,年化收益率亦为-11.95%。此轮暴跌持续时间较长,直到2020年,金价才完全收回失地。
那么,从当前时间点看,黄金还是值得配置的资产吗?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适当规模的黄金投资是非常有必要的。”朱克力分析称,黄金作为一种典型的避险资产,具有与其他资产类别低相关性的特点,这意味着在市场波动较大时,黄金往往能够提供稳定的回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此外,黄金还具有对抗通胀的天然属性,长期来看能够保值增值。因此,将黄金纳入投资组合中,不仅可以提高组合的多元化程度,还能够增强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表示,从经济角度看,黄金价格上行是在一定通胀且经济较强的背景下发生的,目前美国经济虽然短期似乎具有这种特征,但并不具有确定性,黄金价格难以保证单边上涨。但是,黄金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个品种,始终都是投资组合中的配置资产,适当进行黄金投资是可以的,但是追涨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补充说,黄金还可以与其他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等)相辅相成,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整体投资风险。然而,投资黄金也需要考虑其价格波动性,因此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金价走势长期来看虽是上涨趋势,但短期来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在参与黄金投资时,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情况做好风险管理。”东华大学客座教授潘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醒。
那么,对于黄金价格未来走势,接下来要重点关注什么?明明认为,需要密切关注全球央行的购金动作,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我国央行3月份持金变化。由于统计数据的时滞性,无法跟踪在黄金开启高速上涨的两周之内全球央行有什么样的购金行为。全球央行在未来数年中继续增持黄金的动力是十分充足的,这也是支持仍然在全年看好黄金的最重要原因。在我国央行继续增持黄金的2024年2月份,黄金价格是相对平静的,因此并不能对短期判断做出有效贡献。黄金价格高涨之后,3月份我国央行是否会继续增持黄金,是对后市观察判断的重要指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