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5日,共有136家保险公司(人身险公司、财险公司)披露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总体而言,除弘康人寿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之外,121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良好,风险整体可控;14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亮红灯”,主要原因是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四季度,信泰人寿、长城人寿等八家险企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来提升偿付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增资有助于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同时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增添投资者信心,有助于保险公司发展。
风险总体可控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是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总体来看,已披露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136家保险公司中,121家险企偿付能力符合监管要求,即近九成险企偿付能力管理水平较好。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或D级,8家财险公司、6家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其中,安心财险不仅风险综合评级为D级,而且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883.5%,三个条件均未达到标准。
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整体高于人身险公司。62家人身险公司中,9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两项指标高于200%,大多集中在100%-200%之间;而在74家财险公司中,16家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500%,39家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200%-500%之间。
五成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
相较2023年三季度披露的数据,五成险企最近一期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新华养老、中原农险等72家险企实现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增长;风险综合评级方面,20家险企的评级较前一期上升。
具体而言,四季度,62家人身险公司中,34家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31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增长;74家财险公司中,43家险企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时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连续两季度综合评级结果有所提升,信泰人寿由C级升为B级,摘下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标签,进入达标公司队列之中;相较2023年三季度披露的数据,北大方正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由负转正,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88.05%、142.64%。
八家险企发布增资事项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四季度,共有八家险企发布增资事项,较2023年三季度有所增加。如中信保诚人寿披露,2023年12月14日,公司股东会批准增资25亿元,该事项已提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待批准;再如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变更注册资本事宜于2023年12月获得批复,前者注册资本增加17亿元,后者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至15.37亿元。
多家险企增资“补血”是为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一方面,增资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缓解其偿付能力压力;另一方面,增资也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有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认为,增加注册资本是股权融资的一种,是保险公司提升偿付能力的“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此外,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债权融资的方式,发行补充资本债,但存在债权到期后偿付能力下降的可能性。记者注意到,2023年四季度,有多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事宜获监管批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