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光大控股(0165.HK)公告称,张明翱辞任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总裁等职务,林春接棒,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总裁等职务。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光大系人事调整相对较多。作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集团”)旗下的跨境资产管理机构,光大控股在2019年原行政总裁陈爽离任后,总裁亦几经调整。自2019年算起,此次已是光大控股不到五年内的第三次换帅。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光大控股共管理78只基金,募资规模达1548亿港元。同时,光大控股是境内外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其中包括持有光大证券(601788.SH)20.73%的股份,为光大证券第二大股东;持有光大银行(601818.SH、6818.HK)2.66%股份,为其策略性股东等。
人事震荡
2024年1月6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光大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在唐双宁案的背后,2022年7月26月,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光大集团纪检监察组、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光大控股原党委书记、行政总裁陈爽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市场普遍认为陈爽是唐双宁的得力助手,其于2001年2月调入光大集团工作,得到唐双宁重用。2007年在光大控股原董事长王明权卸任、唐双宁接棒的同时,光大控股副总裁陈爽被提拔为行政总裁,与唐双宁搭班。在此后长达十数年间,陈爽不断连任,直到2019年9月从行政总裁的岗位上卸任。根据媒体报道,辞任是陈爽主动提出的,是为专心负责筹备和大湾区投资有关的基金。彼时正值MPS案(暴风集团与光大证券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共同发起收购英国体育版权公司MP&Silva Holdings S.A)爆发,光大系重要上市公司亦受到市场极大关注。
自陈爽离任后,光大控股继任总裁几无连任,平均每任任期不到3年。其中,2019年,中国再保险(集团)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赵威接替陈爽出任总裁后,于2021年卸任。此后,光大控股首席投资官的张明翱接棒,2024年1月,张明翱辞任,林春履新。
此次换帅对于光大控股将有何影响?新总裁的任命背后,光大控股的股东、董事会等多方对其接棒又有何种期待?记者多方尝试与光大控股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就上述问题暂未得到回应。
光大控股作为一家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多元化金融控股企业,于 1997 年在香港成立,拥有数十年的跨境资产管理以及私募投资经验。在业务布局上,光大控股以基金管理和自有资金投资为主要经营业务,一方面着力发展基金管理业务;另一方面通过自有种子资金提供基金管理所需要的资金。同时通过直接投资并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平台,打造光控特色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基金管理业务主要包括一级市场投资业务、二级市场投资业务和母基金投资业务。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战略性产业平台投资、财务性投资和基石性投资。
从公告上看,接任张明翱的林春不仅有30余年的金融行业从业及管理经验,且几乎均在光大系内任职。1993年,林春进入光大银行,先后在光大银行国际业务部、计划资金部、资金部、投行业务部任职,2015—2021年,任光大集团投资与重组部总经理,更为重要的是,2021—2023年林春任职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金控”)董事长。
光大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按地域分成国内业务和海外业务,主要由光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光大金控和全资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光大控股负责运营。光大金控于2009年6月在北京成立,是光大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股权投资业务及大资产管理业务的运营主体。林春在赴任光大控股前,担任的正是光大金控董事长一职。这也意味着,此次任命或可看作是光大集团资管板块间的调任。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光大金控总资产为42.02亿元,较2021年年末减少13.68%,净资产为36.33亿元,较2021年年末减少9.55%。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净利润为-2.41亿元。
除了换帅,与公告一起披露的还有光大控股原非执行董事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成员方斌因工作变动辞任,其职位由现任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金运用部门负责人、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的秦宏源接任。更早之前的2023年5月,光大控股原执行董事及副总裁、原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汪红阳因个人发展和家庭的现实需求辞任,王云接任执行董事及副总裁、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对比因这两次调整更新的董事名单与角色和职能,还有个调整是薪酬委员会的专责秘书从温剑莹变更为田其锋。
多重挑战
为了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跨境资产管理公司”,光大控股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内,持续保持盈利,是罕见的在多次全球经济震荡中,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中,均未曾发生过净利润亏损的资管机构。直到2022年7月,光大控股突然发布盈利预警称,预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录得净亏损约26亿—28亿港元。
根据2022年年报,光大控股在2022年受到较大冲击,全年实现营收为77.07亿港元,同比大幅下滑,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74.43亿港元。其中,投资亏损为58.86亿港元。同时,光大控股总资产下滑到844.77亿港元。
对此业绩,光大集团在2023年的一份中票募集说明书中提到:“一方面,全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光大控股持有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中已上市但未退出的项目出现市值下跌,同时参照上市同业进行价值评估的非上市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估值亦出现下降;另一方面,全球通胀加剧,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固定收益及权益投资市场均受较大影响;此外,美联储加息使中美利差大幅倒挂,人民币兑美元及与美元汇率挂钩的港元显著贬值,导致光大控股的人民币资产在折算成以港币为报告货币出现不利的报表折算差额。受上述股、债、汇三方面影响,光大控股部分已投资项目市值估值大幅下跌,出现较大的投资浮亏。”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在张明翱时期,通过调整经验策略加快转型和完善风险合规及监督机制建设,叠加全球资本市场回暖,光大控股基金管理业务业绩改善,整体经营业绩企稳回升,扭亏为盈。其中,实现整体营收15.4亿港元,盈利3.13亿港元,基金管理业务实现收益10.06亿港元。
截至目前,光大控股2023年全年业绩尚未披露。2023年夏季以来因美元强势,亚洲绝大多数货币再度承压,股、债、汇“三杀”的局面在不少新兴经济体上演。光大控股在2023年下半年能否保持盈利暂未可知。而2024年全球经济持续承压的预期仍然高企,作为一家跨境资产管理公司,光大控股如何管控风险、持续高质量发展,这将成为林春的重要议题。
不过,对于2024年跨境资管市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挑战和机遇并存。
拥有丰富海外市场投资经历的凡德投资总经理陈尊德提道:“2023年美股及不少境外股票市场均实现了较好的上涨,其中除了一些是盈利增长预期表现外,还有部分是受益于估值提升。2024年估值提升因素继续演绎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所以从跨境资产管理的角度,机遇或更多来自盈利增长预期,同时对于收益率的预期应适当降低。此外,2024年还需要重视美元下半年可能进入降息通道,风险定价可能再次出现波动。”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202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局势扰动、通胀压力、发达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走向等影响,跨境资管机构直面更大不确定性和更为复杂的形势。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就跨境资管机构的应对之策讲道:“在此背景下,我国跨境资管机构需要加强专业性深耕,除了深化对经济运行、金融发展的深刻理解,还需要大幅提升对地缘政治风险、科技发展、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关注度和研究能力,密切跟踪观察、研究剖析这些因素对宏观经济、微观市场乃至资产定价的影响。地缘政治、技术变革等变化蕴含着机遇,但亦有着风险溢出的可能。对其深化研究,是当前‘风险社会’下,从全球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的认识深化,这对于跨境资管机构的风控建设有着重要影响。顺应这一应对逻辑,跨境资管机构应更进一步从经营战略规划、人才队伍建设、风控模型架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和迭代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