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预计HJT电池生产成本年底接近PERC 累计出货量将达10GW级别
2023年08月27日 22:3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围绕光伏N型电池的技术之争日趋白热化,曾一度受困高成本的HJT(异质结)技术逐步崭露头角。

  8月25日,“2023HJT异质结&叠层技术产业峰会”于上海召开。会上,SOLARZOOM光储亿家创始人刘昶在预计,2023年底HJT电池的生产成本将与PERC电池接近打平,HJT电池的累计出货量将首次达到10GW级别,HJT的供应链将趋于成熟。未来HJT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每一个电站终端客户可以获得的产品。

  异质结技术已至成熟临界点

  国信证券在近日一份专题研报中分析了HJT技术崛起的背景:随着光伏P型PERC电池技术的量产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24.5%),光伏电池厂商逐步加速N型电池技术的研发和量产。主流N型电池技术包括TOPCon、HJT和IBC。其中,TOPCon电池以其成本和设备兼容性优势,率先实现商业化和量产化,而HJT电池相比TOPCon及IBC等N型电池,具有转化效率理论上限高(HJT+钙钛矿叠层电池可达30%以上)、提效降本路线明确的优势。

  “异质结已经过了需要摇旗呐喊的时候,现在到了需要闷头干出来的时候。”华晟新能源掌门人徐晓华表示,异质结技术已经来至成熟及爆发的临界点,并且行业巨头转向异质结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华晟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超高效n型硅基异质结(HJT)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技术开发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生产的科技创新企业。作为HJT阵营的头部企业,该公司预计2023年底将实现20GW的HJT电池及组件产能,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到25.3-25.5%。目前,华晟新能源位于宣称的基地已投产8.1GW的异质结电池+组件,已投产4.8GW的异质结硅片。

  来自SOLARZOOM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份至2023年8月中,前后共有近40家企业,公告了HJT异质结电池项目;随着时间推移,有一部分企业已选择了终止;一部分企业仍然在准备阶段;剩下的一部分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试错和创新,乃至最后成功投产。

  据统计,目前HJT异质结电池,全球产能26.31GW,另有52.7GW新增产能正在排队进入入场、投产、出片,全年出货有望达到15GW;另外一家第三方机构PV-Infolink也曾预测HJT异质结今年新增产能超过40GW,全球出货也将迈上10GW的新台阶。

  回顾本轮高效电池迭代过程,TOPCon电池以其成本和设备兼容性优势,率先实现商业化和量产化。而成本昂贵是近年来制约HJT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海证券在近日的研报中指出,异质结浆料耗量远高于PERC和TOPCon,是非硅成本(其中银浆占比最大)居高不下的主因。叠加增量的靶材成本和过高的设备价格,致使过去两年HJT非硅较PERC/TOPCon高出0.22/0.17元/W。纵有高额溢价亦无法覆盖成本差距。但0BB+银包铜技术的导入将大幅降低浆料成本,使得HJT非硅成本在2023年底有望与PERC/TOPCon的差距缩减至0.1/0.05元/W内。叠加硅片薄片化的影响,HJT有望初现扩产经济性。

  作为降银先锋,本届峰会上,东方日升异质结事业部总经理杨伯川分享时表示,东方日升这些年都在致力于解决异质结技术迟迟无法落地的成本问题。以降低金属化成本为例,东方日升异质结团队通过0BB技术、低银浆料、电镀铜等多种手段,看到了将银浆成本从之前2毛/W降至5分/W以下的巨大可能,杨伯川根据东方日升现有的进度和数据,预测这一目标在2024年H1就能实现,届时异质结电池的单瓦银耗将达到7mg/W。

  杨伯川还分享了过去一年公司异质结团队所获得的4项自有专利的异质结量产成就:率先实现0BB技术量产、90微米异质结电池的全面量产、银包铜技术顺利导入,实现50%银电池的量产,率先将纯银用量推至10mg/W以下;独创低温无应力电池互联技术昇互联,并实现量产。

  华晟新能源亦接连布局了铜电镀,HBC和钙钛矿叠层电池,导入了超薄硅片,量产光转膜、银包铜,0BB技术等。徐晓华此前透露,2023年,异质结技术将实现对PERC的成本打平。

  HJT相对PERC每年减少碳排放4.3亿吨CO2

  除了降本,HJT异质结全产业链碳排放上具备的相对优势亦颇受关注。“异质结的专用硅片有个优势是‘降碳’。经反复测算,复合FBR、精准吸杂、超薄半切、SE Wafer以及CCZ等技术的合集,是目前最有机会的低碳低成本硅片方案。”华晟新能源硅片事业部总经理王进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分析称。

  他这一判断,也得到了第三方监测机构莱茵的支持,在应用异质结专用硅片后,华晟异质结组件的碳足迹低至366.12g CO2/w,超过了市场上PERC和TOPCon产品。未来以年产能1500GW测算,仅制造端碳排放优势,HJT相对PERC每年减少碳排放4.3亿吨CO2,占全球碳排峰值的1.2%。

  在转换效率探索层面,业内认为,基于HJT异质结技术的制备流程更短、效率更高、尤其异质结电池的独特的对称结构非常适合作为底电池同钙钛矿形成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现阶段被视为突破单结晶硅电池30%量产效率天花板的最大可能。

  事实上,近来叠层技术研发进展势如破竹:今年5月,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宣布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达到33.7%,再次刷新其在4月创造的33.2%世界纪录。国内光伏龙头隆基绿能亦宣布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

  尽管上述效率纪录仍处在实验室阶段,但已为相关技术打开了想象空间。“30%以上效率的技术方向,最有可能量产的是异质结-钙钛矿叠层,实验室纪录现在已经做到了33.7%,而TOPCon-钙钛矿叠层的实验室纪录还不到30%。一旦异质结降本增效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产能提升的速度会很快。”一位与会光伏企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展望未来,SOLARZOOM智库负责人马弋崴在大会上给出一组数据:到2028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将达到1000GW。其中,PERC+TOPCon+xBC技术在2026年或将达到高峰,出货量预计在400-500GW左右。他预测,HJT及叠层技术大约在2026-2027年有望成为第一大主流技术路线,出货量渗透率预计超过50%。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业内预计HJT电池生产成本年底接近PERC 累计出货量将达10GW级别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热点推荐
美股高开高走 道指、纳指涨超2%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167 人评论 2025-04-23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