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需求同频共振 充电设施加速下乡
2023年08月24日 03: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政策与需求同频共振,充电设施下乡不断提速。《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为了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多地纷纷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短板。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下沉乡村成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相关市场发展增长潜力巨大。与城市相比,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具备家庭安装更加便利等优势,但也存在盈利难等问题,建议创新充电服务商业模式,促进交通能源融合协调发展。

  “没想到景区里面就有充电桩,来的时候还担心电量不够返程,这下放心了。”来自四川的杨先生带着家人,自驾到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红董星空露营基地游玩,通过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缴费充电。

  目前,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在贵州省累计投运经营性充电项目1952个、各类充电枪10068支,实现贵州省景区景点充电设施全覆盖,全省1145个乡镇已有973个乡镇建设充电设施,覆盖率达到85%,1至7月累计充电量达2550万千瓦时。

  这是今年以来充电设施加速下乡的一个缩影。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正从城市加速驶向乡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将会撬动一个5000亿元规模的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下乡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乡村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明显不足。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说,目前我国县级以下公共桩总数仅占全国公共桩总数的9.45%,总体仍然较为薄弱,特别是其电力基础设施扩容空间有限,需要进一步升级改造扩容。同时,由于县域乡村地区的整体面积较大、人员相对分散,在整体规划和运维人员培养上仍然需要加大投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农村充电基础设施拥有一些明显优势。例如,农村地区受物业、停车位等条件影响较小,更加容易安装私人充电桩。同时,农村地区屋顶光伏相对较多,通过电价引导更加容易实现智能有序充电和V2G双向互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

  但目前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说,当前,受制于新能源汽车较低的保有量,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大幅度低于平均水平,投资回收困难。而且,乡村区域居民家庭充电相对城市更加方便,居民在特殊场景下才需要使用公共充电桩补电,造成乡村区域充电设施时空布局错位。此外,农村充电设施建设运行还将面临农村电网薄弱、影响电能质量、增加电气安全隐患风险、降低电网投资效率等问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充电运营商正在探索充电桩建设推广的“乡村模式”。“充电桩的投建、铺设与合作需要按照场景去搭配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农村的场景下,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乡镇供销社、邮政单位等核心位置布局充电网络,同时进一步推广新能源车用户自持家用充电桩,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利用率,也更节约社会资源。”星星充电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电网公司新兴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乡镇、重点公路干线等区域充电桩建设,打造更加开放共享的充电服务平台生态,积极开展融合“光储充换”等多元创新的充电综合服务站建设,助推新能源汽车加速走进农村地区。

  从更长远看,充电桩大规模下乡进村,还要同步做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和运营维护,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规划县域高压输电网容载比水平,适当提高中压配电网供电裕度,增强电网支撑保障能力。在东部地区配合开展充电基础设施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创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

  “‘十四五’期间,充换电设施作为新兴基础设施已经进入技术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刘永东建议,提高充电设施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升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创新充电服务商业模式。此外,通过充电设施这一“综合节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交通基础设施、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互动,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政策与需求同频共振 充电设施加速下乡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