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引热议 代糖食品还能吃吗?
2023年07月09日 00:51
来源:深圳商报
4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因担心蔗糖摄入过多影响健康,近年来,“控糖”“戒糖”成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标签,越来越多人开始倾向于代糖饮料。然而,近日一则关于“阿斯巴甜可能会致癌”的消息引起公众对代糖健康与否的担忧,与此同时,一张关于“新加坡给饮料的健康等级分类”的图片,也开始受到网友追捧。

  阿斯巴甜等代糖是否真的会致癌?代糖还能不能继续食用?记者近日采访到专家对这些问题作解答。

  是蔗糖还是代糖?

  “除标准0糖外,大部分饮料的糖主要是蔗糖、蜂蜜等,不主张过量摄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朱翠凤表示,蔗糖在食用后可以让人有较强的饱腹感,影响三餐的正常食欲。如果人对鸡鸭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量不够,长此以往可能会营养不良,而摄入糖太多还可能引起肥胖等问题。建议一人一天摄入的糖分,包括食物中天然含有的糖,总量不要超过50克。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健康管理,主打“无糖”“0卡糖”的饮料开始走俏,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三得利、东方树叶等传统饮料品牌纷纷推出“无糖”饮料,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沪上阿姨等知名奶茶品牌也推出“0糖”选项,消费者在购买奶茶时可以在糖类中选择普通糖或“0糖”。不过,记者发现,很多号称“0糖”的饮料,都出现了代糖的身影,如元气森林的气泡水、零度可乐等。

  代糖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给食品增加甜味,品类众多,包括人工合成的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以及天然存在的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部分糖醇等。此前,因宣称有热量低、血糖反应平缓等好处,代糖被人们广泛用于代替白砂糖等,尤其受到糖尿病群体或减脂人群喜爱。

  然而,近日“阿斯巴甜致癌”等词条却在多个社交平台冲上热搜。原因是路透社6月29日报道称,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阿斯巴甜下个月将首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阿斯巴甜会致癌?

  阿斯巴甜是否真的会致癌?公开资料显示,阿斯巴甜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已有快40年的历史了,目前用于全球6000余种食品中,包括大众最为熟悉的零度可乐。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介绍,目前致癌物可分为1类致癌物,2A、2B类致癌物,3类致癌物、4类致癌物等几大类,其中1类致癌物指的是“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如烟草、酒精、黄曲霉素等,这类致癌物能不碰就尽量不碰;2A类致癌物是“对人体致癌可能性较高的物质”,常见的包括红肉、65o以上的热饮,这类致癌物需要控制摄入量;2B类致癌物是“对人类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包括咖啡因和手机辐射等。普通人可以不用在意3类、4类,真正需要关注的是1类、2A类、2B类这三类致癌物。“因此,可以等阿斯巴甜确定致癌等级后再决定喝不喝,以及能喝多少含阿斯巴甜的代糖饮料,”她说。

  朱翠凤表示,“如果阿斯巴甜真的被列入‘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原则上建议大家尽量还是不要食用。虽然可能达不到致癌的剂量,但日积月累的话也会有累加效应,可以选择相对安全一点的代糖。”

  摄入代糖也要注意量

  事实上,阿斯巴甜并不是代糖食品中唯一被采用的代糖,近年来关于代糖是否真的健康的讨论和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公开资料显示,早前已有不少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代糖食品的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也与高血糖、葡萄糖耐量不良、肥胖等代谢系统性疾病,以及易怒、抑郁、记忆衰退、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系统异常相关,甚至会增加遗传毒性和癌症风险。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世卫组织就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公众不要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这一建议的依据就是非糖甜味剂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该建议中提到的“非糖甜味剂”包括了所有合成的、天然存在的或经过修饰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安美、甜蜜素、纽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和甜菊糖衍生物等。

  朱翠凤表示,很多人认为代糖不是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食用代糖食品,这种观念并不可取。“代糖也是碳水化合物,虽然吸收得慢一点,但还是会被人体代谢消耗然后产生能量,如果长期大量食用代糖食品,也有体重超重、肥胖等风险。建议大家不要作为常态化大量食用,可以适当吃一些纯天然水果。”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责任编辑:83
原标题:“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引热议,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 代糖食品还能吃吗?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