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港口推动集装箱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 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码
2023年06月22日 00:17
作者:张敏
来源:证券日报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来自南美洲装载着几百吨冷藏果汁的集装箱,在乘坐巨轮抵达盐田港后,直接“搭上”火车。随着一声火车长鸣,这些果汁从盐田站通过铁路快速运至赣州国际港站,全程“一箱到底”。这是盐田港建立的多条铁水联运专线之一。

  铁水联运是指铁路和水路高效联合,不仅可发挥铁路定时、定点、定班、定量的优势,也能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大幅提升运输效能。

  近年来,各大港口积极与内地省份建立铁水联运线路,织密铁水联运交通网络,推动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港口铁水联运规模达到875万标箱,青岛港宁波港天津港等均超过100万标箱。其中,青岛港2022年铁水联运箱量完成190万标箱,连续8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

  “截至2023年5月份,盐田港平盐铁水联运已开通11个内陆港和29条海铁联运线路,服务覆盖大湾区、西南及华中地区。今年公司在稳定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将继续推动铁水联运等的发展,为更多客户带来优质的港口服务。”在6月21日盐田港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乔宏伟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此外,青岛港今年也表示将持续发展铁水联运。日前,该公司已打通山东青岛与山东桓台之前的联运网络,货物通过海运通道抵达大港后,直接经铁路运输至桓台。

  “铁路、水路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方面,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的优势,铁水联运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舟山港为例,通过开展铁水联运业务,打通西南省份通向北美、南美等地区的快速出海通道。从重庆运至宁波舟山港的外贸集装箱,在时间上由传统水运的十多天时间缩短为50多个小时,大幅节约了物流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持续加力和经营主体发力下,我国铁水联运网络正在加速发展,铁水联运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让物流实现降本增效,减少排放,而且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贸易发展。

  与发达国家超20%的占比相比,中国铁水联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占比仅为2.96%,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委联合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到要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动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研究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升铁水联运发展水平,推动2023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5%左右。

  铁水联运,关键在“联”。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运输组织效率如何进一步提升,是铁水联运的关键。随着海关、海事、铁路、港口、航运等信息逐步互通,“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一单制”模式逐步形成,联运服务效率持续提高。

  青岛港方面表示:“青岛港创新了‘内陆港+班列+政策扶持+特色服务’的模式,依托多方合作,瞄准内地腹地市场货源,全力为企业打造成本更低、时效更优、服务更好的综合物流运输通道。”

  南京港方面介绍:“今年以来,公司新开发了煤炭‘海进江’铁水联运业务,江铜铜精矿、淮矿电煤、淮南集煤、合肥热电等多家客户火车资源同时启动,在公司各部门协同配合下,一季度铁路运量总量大幅增加,创近10年来公司铁路运输量历史新高。”

  联运联动,满盘皆活。中银证券研报表示,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将提升港口的装卸运营效率,使港口码头货运能力明显增强,增加港口吞吐量及航运企业运输需求。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多港口推动集装箱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 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码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