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2021)”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秘书长解树江教授发布了《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2021)》。
据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2021)》是继2019年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关于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报告,报告遴选出全球前500家独角兽企业,全面阐述了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最新发展,分析了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基本格局和发展态势,并对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记者了解到,2021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评价标准包含五条,分别是公司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拥有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成立时间10年左右;符合现行政策导向,不存在重大负面舆情。
报告显示,本报告年度,共有66家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同比增加了35家。
其中,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交所是全球独角兽企业上市的重要选择,过去一年有29家选择了在纽交所进行上市,28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占比高达86%。此外,在港交所上市的有5家,上交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各2家。中国24家上市独角兽中有11家在纽交所上市,6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占比为71%,在港交所上市有5家,在上交所上市的仅有2家。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给美国IPO市场带来剧烈动荡,IPO 难度加大,越来越多意图上市的独角兽公司通过与SPAC合并“曲线”上市。
解树江教授指出,2021年度,有12家独角兽企业采取了此种上市方式,占同期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总数的18%。SPAC是一种集直接上市、合并、反向收购、私募等金融产品特征及目的于一体的创新融资模式,同直接海外IPO相比,其上市制约少,上市条件低,上市时间短且确定。1993年该模式由GNK证券公司引进美国资本市场,至2003年被彻底合法化,几经起落,2019年再度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欢迎,并在2020年迎来井喷。目前围绕SPAC活跃着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和大咖的身影,如软银资本、高瓴资本、李嘉诚、李泽楷、郑志刚、李宁等。
解树江指出,尽管SPAC上市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和风险,如监管不够充分;不利于发行人估值的最大化;初创投资者和外部投资人的股权更多被稀释等问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