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用这句话来形容新基金发行的认购规模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打新”是A股市场的一个传统项目,任何新股的发行都会受到投资者的热捧。而这种“打新”的做法近年来也蔓延到了新基金的发行。只要有新基金发行,在客户经理或理财经理们的引导下,投资者也是“逢新必打”,进而成就了近两年新基金发行火爆的局面,“日光基”“爆款基金”因此诞生。
其实,新基金发行的申购与新股发行的“打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投资者还是需要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加以区别对待。
首先,投资者对新股的投资通常都是一种短期行为。投资者“打新”中签了,认购了,新股上市就可以抛售,而且通常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所以投资者愿意积极参与“打新”。但投资者对新基金的投资应属于一种中长期的投资行为,不宜做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基金的收益通常都非常有限甚至亏损。既然是一种中长期投资,那么投资者参与基金申购就需要更慎重一些。对新基金“逢新必打”,无疑是在给基金销售机构打工,让这些销售机构获得更多的发行费用。
其次,新股的投资风险与新基金的投资风险是不一样的。对于A股市场来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较为少见。所以,投资者打新中签后,短线卖出通常都是能获利的。但新基金由于更适合于中长线投资,而这种中长期投资能否获利,一方面受行情发展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与基金经理的理财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如在过去的一年里,投资基金整体收益丰厚,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中位数达到47.08%,其中近四成获得了50%以上的收益率,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也有14只基金2020年度的收益率为负,垫底基金去年全年亏损了11.6%。因此,投资基金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投资者不能闭着眼睛买进,也不能“逢新必打”。
此外,新股与新基金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新股没有代替品,而新基金是有代替品的。没有人会说,投资者可以买哪只老股来代替,毕竟除了极个别的爆炒股,大多数老股的短期收益通常都不能与新股相提并论。而对于新基金的发行,在一些成熟的投资者看来,还不如买进老基金靠谱。所以,买新基金的投资者大多数都不是老基民,而是新基民。
正是基于新基金与新股的上述不同,所以投资者莫拿新基金申购当成股票“打新”。对于新基金申购,投资者还是要多一些风险意识,有选择性地参与,比如选择那些理财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产品,以及选择自己比较看好的某些行业的基金产品等。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