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去年全球第一背后:单个项目保荐团规模在缩水
2019年01月17日 04:28
作者:陈冬生 李欣芸
来源:证券时报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2018年港交所的首发(IPO)筹资为全球第一。在全球第一的背后,香港IPO市场正发生一些深刻变革,港交所2018年完成上市架构改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终获放行,并让部分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可能。

  日前,高盛亚洲(除日本)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

  王亚军介绍,从他们所承销保荐的项目经验来看,2018年香港IPO市场比较特别的是:散户买方基本都消失了,参与者基本是纯机构投资者,包括一些大型项目——类似铁塔、小米、美团等,差不多九成是机构投资者。

  2018年是港股IPO

  最活跃的一年

  港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港股IPO募资额2778.5亿港元,上市公司207家。同时,中资企业“赴港上市”是2018年资本市场的热点,一度出现“锣不够敲”的盛况。清科研究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去除法定节假日,平均不到1.5天即有一家公司在中国香港成功“敲锣”。

  王亚军介绍,2018年香港市场是IPO最活跃的一年,近10年来,2018年的IPO数量第一,融资额第二; 2018年融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40多个,在过去10年里排第二。

  不过,一个矛盾的现象是,虽然2018年港股IPO活跃,但二级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

  王亚军认为,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符合规律。2018年,从港股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成交量来看,在过去10年中都属相对较低的,因为二级市场减持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和二级市场的表现关联系数比较高;但是,一家企业IPO时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往往是需不需要上市以及是否需要融资,考虑第二个因素可能是能不能在一定合理价格范围成功过会发行,所以驱动IPO数量的重要因素不是大盘的整体情况。

  王亚军补充说,“从决策时间点来讲,IPO有6个月到8个月的执行时间,2018年IPO企业的决策是一年前做的,最早也是半年前做的。”

  港股IPO买方

  呈现机构占比大特点

  一直以来,机构投资占比较高是香港和内地股票市场差别之一,港股机构投资者占了整个市场差不多半壁江山。

  王亚军说,从他们所承销保荐的项目经验来看,2018年香港IPO市场上,散户买方消失较快,参与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这也是2018年香港IPO市场能够重新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点。”

  在王亚军看来,散户对股票价值的认识可能受研究能力限制等因素的局限,其认购行为不能完全代表整个IPO活跃度。

  与此同时,投行作为IPO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也发生一些变化。王亚军介绍,单个9~10亿美元以上的相对金额较大的IPO项目平均保荐投行数量已经降到2.4个,在历史上最多的2013年则达到4.2个,而2017年这个数字是3.8个。

  王亚军预计,未来这个数据可能会升一些,但基本会介于2个至3个之间,这对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会带来一定冲击。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责任编辑:DF407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