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24年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承办,会议主题为“落实金融强国战略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一年来养老金融的政策与实践,从不同角度分享探讨各类市场参与者的经验与思考,为养老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表示,本次会议立足“金融强国战略”与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时代背景,共同探讨养老金融与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在我国养老金融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将全力支持养老金融智库建设,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和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将迎来更加快速、蓬勃的发展,不断为我国养老金融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表示,面对自现在到2035年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养老保险改革发展要做好几道必答题。一是随着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民养老保险中更多缴费者将转向职工养老保险,其覆盖群体中养老金领取者比重越来越高,两大制度的各自属性和彼此关联会发生什么变化,资金平衡将面临哪些新挑战,需认真观察和应对。二是就业形式多元化,越来越多人脱离传统“单位就业”方式,特别是“去劳动关系化”趋势明显,亟需创新政策、优化管理、增强制度包容性,实现养老保险高质量扩面。三是老龄化程度加深,战略储备基金必将从延续多年的“仓储期”转入“开仓放粮期”,准确预判拐点出现时间,抓紧扩大资源、增厚家底,并制定基金支出的规则和流程,是急迫的任务。四是在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共识下,应当对各层次的比例及相互融通有清晰设计,促进体系均衡发展。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助于缓解社保支出的压力,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并推动实现养老保障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应切实贯彻“新国十条”要求,加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步伐。推动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优化政策环境,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多样化方式参与养老产业融资,盘活存量资产并吸引更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推动养老金融转型升级,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和智能的服务保障。强化养老金融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养老金融产品适当性监管,增强产品供需适配度。强化养老金融客户信息安全保护。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五篇金融大文章明确提出养老金融作为国之重器的重要性,而今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面推行,预计会带来庞大的现金流。养老领域中的资金流动和资产充实将推动养老金融的新功能和发展路径。从资产负债表的三个角度分析,现金流的增加、负债的变化以及资产的运作都为这一大规模的资金流动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在现金流方面,随着七亿人参与养老金计划,新的流动性将大幅介入市场,形成庞大的资金敞口,给公募基金和投资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发展养老金融不仅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更是金融机构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三大难点:市场化运营主体发育不成熟、养老服务机构风险高、风险缓释手段不足。由于品牌企业少、产业集中度低,加之资金回收周期长、资产抵押难等问题,金融机构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仍存在瓶颈。建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大市场建设,同时通过财税奖补和用地用房政策的优化,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的建立,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强保障。金融机构方面,一是完善体制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或特色支行;二是创新金融服务,结合财税手段制定综合金融方案;三是通过资源整合与智力支持,为养老企业综合赋能。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