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字金融迎来顶层设计。为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
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近几年,我国数字金融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马天娇列出一组数字,截至2023年,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达到41.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规模的15.6%,位居全球第一;数字金融用户规模达9.6亿人,占总人口的68.6%。
“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仍存难点痛点,数字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实现数据自由流动和相互联通任重道远,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攻关待加强,硬件约束不容忽视,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度、广度不足,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等,相关问题亟待解决。”马天娇说。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具体来看,包括“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形成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适配度和普惠性明显提升”“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基本齐备,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质效、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和治理体系等方面发力,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强化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能力基础,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
在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实融合“五篇大文章”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在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营造高效安全的支付环境,培育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加强数字金融相关新兴基础设施建设。
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加强数字金融业务监管,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水平,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与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数字金融统计和监测评估制度,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和典型模式,推动行动方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优势。
银行要加强科技引领
在《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下,马天娇认为,对于银行业而言,首先要加强科技引领,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围绕核心优势业务加速科技数字化的布局,通过人工智能沟通软件、线上平台等提高办公效率,全面提升运营和服务效率。
在日前由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FCA)、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中国电子银行网主办的“第二十届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智享2024特别活动”上,北京银行零售业务总监李建营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数字金融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能够打破传统业务模式的束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创新。
“随后,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在科创、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的应用,构建信用评估、融资产品设计、支付结算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行业生态发展。”同时,马天娇认为,银行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安全、合规、统一的数据要素平台,推进集团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加快大数据传输通道建设,不断提升数据传输能力。
在上述活动上,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杨宇红认为,从银行视角来看,发展数字金融的意义是应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力提升,完成生产模式的解构和重塑,并且应立足金融本源,坚持守正创新,牢牢守住安全合规底线。
另外,马天娇建议,银行还要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优化数字风控手段,及时迭代更新风险模型,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银行要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参与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数字经济规则衔接适应的规则体系、管理标准等制度体系,提升我国在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竞争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