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增量财政政策直面问题和挑战,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和稳定预期作用显现,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为了更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党中央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随后,财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以及近年来最大力度的化债措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系列增量财政政策直面问题和挑战,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和稳定预期作用正在显现。比如,较大规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政策组合拳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政策,突出重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尤其是财政通过3项政策协同发力,形成了12万亿元的化债组合拳,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此举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和付息压力,可为地方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惠民生和促发展,还有助于打破各主体间的债务拖欠链条,有效畅通经济循环。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企业、消费者、投资者信心都有所提升,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犹存,仍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一个较为有利的条件是,不论是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府负债率大小衡量,抑或是从债务对应的资产质量和效率比较,还是从债务特征与结构对比看,我国政府债务水平不高且风险较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宏观政策有较大回旋余地,特别是中央财政仍具有较大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加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既有条件,也有空间。
为此,下一阶段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有效。
在举债安排上,可适当加大赤字率,较大规模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适当扩大专项债规模。拓宽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和比例。在支出结构上,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提高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在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上,加快出台房地产税收支持政策,实施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政策等。在金融支持上,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也可考虑继续将专项债用于中小银行资本金,增强银行防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政策工具效率上,加强绩效管理、创新财政支出方式,用好国债、专项债、预算内投资、财政奖补资金、财政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产业引导基金等工具,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的政策效能,还要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政策协同、完善预期管理、深化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有效性和乘数效应。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基础上,科学、精准、适度界定增量政策的作用范围和实施力度,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增强市场活力。既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协调配合,注重政策举措的综合集成和协同效应,又要把涉及社会、文化、教育等非经济领域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与各类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重大问题,将短期预期管理与长期预期引导相结合,形成经济增长和预期改善之间的良性循环。此外,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国资等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