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的生态之战,打的究竟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人才战。如果把操作系统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开发者就是给它提供养分的树根。在很多行业,操作系统的国产替代之路都显得颇为艰难,是因为围绕原有的操作系统,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开发者培养体系,这让新的“树苗”难以生长。
因此,鸿蒙系统乃至开源鸿蒙想要真正站稳脚跟,需要从根部发力,形成稳固的人才培养路径。这首先需要高素质的高校人才。企业会去市场上招人,市场上需要有相应的人才供应,这有赖于高校培养。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信息技术创新学院就率先成立开源鸿蒙英才班。这是“985”高校中首个专注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特色专班,每年招收30名本科生及30名研究生。目前,已有超过300所高校开展鸿蒙课程,有38家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参与鸿蒙人才培养。但对志在成为万物互联时代“数字底座”的鸿蒙系统来说,这还不够。
其次需要缩短企业人才开发周期。当企业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时,往往会选择内部培养。人才培育周期越短,企业加入鸿蒙生态的综合成本就越低。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或公司开展鸿蒙教学,如华为(厦门)开发者创新应用中心、鸿蒙生态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等都会提供人才培育方面的服务。
据赛迪智库相关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软件行业人才总需求将达890万人,新增缺口192万人,其中关键基础软件领域人才缺口达83万人。面对基础软件领域整体“缺人”的情况,鸿蒙系统作为后来者更要发力人才培养。
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是鸿蒙生态“人才战”的重要课题。在设立鸿蒙相关课程的一所福建高校,就有相关老师向记者坦言:“目前鸿蒙开发人才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招聘规模大、做鸿蒙原生的都是一些大厂,小企业想转型鸿蒙需要的成本较高。”
如今,全国用户量大、影响面广的头部5000个应用已完成鸿蒙化。截至10月22日,已有超过1.5万个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完成开发,鸿蒙注册开发者数量已达675万。就此而言,鸿蒙生态已跨过人才培育萌芽阶段,未来还需打通更多“毛细血管”,让更多非头部应用和企业加入鸿蒙生态大圈子。
这需要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鸿蒙生态,也需要华为在内的企业发力提升鸿蒙系统的市场份额。当鸿蒙开发“学了就有用”、“用了能赚钱”,才会有更多人才涌入,让鸿蒙生态的大树茁壮成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