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策论】建立融资协调机制 纾困小微企业
2024年11月26日 01:43
作者: 杨孟著
来源: 证券时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日,交通银行深圳分行联合龙岗区发改局,结合“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成功为龙岗区一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成为该区首笔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业务。这意味着,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式在深圳龙岗区落地生效。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融资协调机制”)是由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联合作出的用于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旨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高效结合,疏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小微企业的堵点和卡点,为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注入信贷融资便利。该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桥梁;在企业端,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在银行端,疏通信息传递和资金传导的堵点和卡点。

  迄今为止,尽管受普惠金融和政策性“组合拳”的雨露滋润,但小微企业的境况仍需继续改善。其实个中缘由并不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这也即建立融资协调机制的初衷之所在。

  一是“麦克米伦缺口”。小微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个资金缺口,这也即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麦克米伦报告》提出的“麦克米伦缺口”,意指“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小微企业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所产生的资金供求缺口。换言之,“麦克米伦缺口”实质上也即小微企业自身条件与其银行信贷所需条件之间客观存在的“信用缺口”。

  小微企业之所以被银行视为信贷风险的高危群体,根本原因就在于基于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自我演化而来的信贷风险缓释工具(风险溢价等)难以覆盖或消弥这一缺口。本来银行通过利用自身仅有的缓释工具适度缓释部分信贷风险的尝试,也因利率政策和普惠金融的制度约束而不得不弃而远之。很显然,在缓解制度约束,收敛“信用缺口”方面,融资协调机制大有用武之地。

  二是融资管道“侧漏”。现实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实际并未全部流入小微企业,而是“被统计”进了小微企业。如市场上曾经出现的“高评高贷”信贷资金绕道流入楼市、“房贷置换”(利用利差经营贷置换房贷节省资金)、经营贷转存单(房产抵押申请经营贷,利用利差经营贷转大额存单套利)等。融资协调机制以其“精准滴灌”机制取代普惠金融“大水漫灌”机制,能够堵住小微企业融资管道“侧漏”,扼止融资数据“被统计”现象。

  三是资金无效“沉淀”。小微企业好不容易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又往往被处于强势地位的大型企业等因账款拖欠而无奈地“沉淀”在无效资产(应收账款)上,致使前者被迫沦为后者的零成本融资提供者,普惠金融政策大打折扣。对于破解这个难题,融资协调机制完全可以派上用场。

  此外,建立融资协调机制也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必然要求。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金融体系“有钱”难以用出去,也难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建立融资协调机制,可以协同“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用“两只手”统筹解决银行信贷放不出和放不准难题。

  最后,建立融资协调机制还是增强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为确保银行系统流动性合理充裕,曾多次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采用定向降准方式释放大量流动性。研究显示,小微企业“口渴”由“信用缺口”引致,而非金融活水稀缺使然。就此而言,借力融资协调机制实现“精准滴灌”,对于进一步收敛“信用缺口”,增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1【资本策论】 建立融资协调机制 纾困小微企业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