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由于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现,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被打破,金融数字化转型与产业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了同频共振,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字金融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银行如何开启数字金融这一“宝藏”?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银行数字金融又有哪些创新?《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走访了福建省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等地,详细了解银行创新发展的商业模式。
厦门:动产数字化质押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务数字化是第一步,从数据中挖掘价值,延伸出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数字业务化。企业没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也就不会有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厦门象屿智运、屿链通数智总经理陈丽英表示。
厦门象屿智运和屿链通数智隶属于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象屿”)数智化产品矩阵板块,致力于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效率,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创造价值。
陈丽英表示,作为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和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厦门象屿在供应链模式上不断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智能风控,并打造了新的产业生态。
“大宗商品全球流通,物流的支撑很关键。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需要集成和协同,但难度很大。”陈丽英表示,物流环节包括国际国内多式联运、报关、仓储、配送等,厦门象屿依托自身物流优势,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自主研发构建了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通过货物资产数字化,赋能供应链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厦门象屿在业内率先构建以‘公、铁、水、仓’为核心,覆盖全国、链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仓储集群涵盖52个自有及包租管理仓库,面积逾160万平方米以及7大粮食收购平台,自有仓容约1300万吨;整合的运输车辆14万辆,一年汽运货物量就有2700多万吨。在建立了数字化系统之后,这些货物从流动资产升级为数字资产,也就有了金融方面的价值。”
“厦门象屿上下游有很多中小企业客户,这些客户从银行获得信用融资比较难或者额度有限。订单和库存资金占用量比较大,银行传统贷款与客户的需求不匹配。”陈丽英认为,银行很难对货物这类动产进行直接管理,在货物价值评估和货物变现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也成为银行授信的痛点。
陈丽英介绍,厦门象屿通过构建数字化系统对企业货物流通和仓储进行智能化管控,能够更精准地评估货物价值,在畅通货物流通渠道的同时,让企业存货成为“看得见、控得住、能变现”的融资贷款有效质押物,在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构建起数字化的信任桥梁。“屿链通系统实现与银行系统的直连,可以每天给银行实时提供供应链的相关数据。客户在屿链通App上一键线上发起融资申请,最快全流程5—10分钟可完成从质押发起到银行放款的全流程,极大地提升了融资效率。”
“比如,在广东东莞有很多纸品的产业集群企业,集采分销的货物需要存放在仓库中。通过屿链通系统,客户就能将存放在厦门象屿东莞数字化仓库的货物线上质押给银行,让存货变为资金。提货时则偿还银行相应货物所对应的贷款本息,1—2分钟即可实现解押出库,很方便。”陈丽英表示,公司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为客户获得银行融资服务带来了很大便利,不断提升公司在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截至2024年9月,屿链通已应用至新能源、钢材、有色金属、塑化、浆纸、橡胶、农产品等多个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为客户取得专项授信额度达137亿元人民币。
光大银行(601818.SH)厦门分行副行长黎明表示,该行对供应链数字化模式的摸索已经有2—3年时间了,并于今年年初与厦门象屿进行了系统对接。“目前多数大型企业都在推进产业数字化,将上下游一体化,以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对于银行而言,对接企业数字化的前期投入很大,但在商业模式上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
光大银行厦门分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陈虹认为,数字金融业务创新不断促进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传统授信模式更看重现场尽调的环节,而新的商业模式能提供全流程线上化综合金融支持,风控更多是依托数字化平台的数据支持,业务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银行对这种业务模式认可度还不高,但是光大银行在总行层面确定了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的发展方向,与厦门象屿的业务合作也有先行先试的意味,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融资。”
“国内银行都在走差异化道路,而数字化转型是关键一步。通过数字化转型,银行能够挖掘更多的市场需求,打破天花板找到更大增长空间,这也将加剧整个行业分化。”黎明称,目前银行在这些项目投入很大,未来在模式验证后能复制推广到更多企业。
福州:数字化平台运营
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是福建省和福州市重点项目、省市两级政府重点关注与支持产业,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整个福建区域农产品的交易市场,园区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量超600万吨,年交易额约500亿元。
“面对园区初创时期各项繁杂事务,园区每家商户要缴纳水电费、物业费、停车费等费用,还有市场间交易双方的结算,交易类别和交易笔数众多、收缴和对账烦琐,因此需要建立数字平台来减轻工作量。”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副董事长吴融华表示,当今是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通过科技赋能经营,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项目规范化经营水平和整体效益。公司计划通过开发园区管理系统,致力于提升园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据介绍,该园区的商户数量接近1200家,数量比较庞大。传统园区的运营相对松散,资金流和信息流分布在不同单元。商户的支付结算和分账往往存在一个对账和较长的账期问题,整个园区的管理和资金归集难度比较大。“园区希望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整合园区的支付结算、园区商户的支付结算、快递物流的支付结算等多主体的清算服务。”
结合园区需求,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提供了一套“智慧农批”解决方案。“‘智慧农批’金融服务模式集合了银行电子支付代收、联合收单、现金管理、银企通、云缴费等丰富的支付结算产品。同时银行将支付结算产品整合输出至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共享,打通了市场交易与金融服务的通道,实现每笔资金交易或变动都与每笔订单或商品变化自动关联匹配,减少人工核对订单销账。当资金交易完成后,相关信息可及时反馈到园区信息管理系统,触发后续的业务流程,如安排货物出库、车辆调度等,实现园区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运作。”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数字金融、云生活业务部总经理李敏表示。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副行长汤俊表示,“智慧农批”方案打通了金融服务与市场管理的通道,实现支付交易与商品流通互相关联,原本需要人工处理的步骤都可以通过线上化进行自动处理,大大方便了入驻商户线上缴费需求及经营管理需求。“智慧农批”服务方案既节约园区管理成本,也有效提升园区数字化运营管理水平,成为市场服务的一大亮点。
泉州:挖掘数据价值
随着国家鼓励数字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组建了100多家数据公司,这些数据公司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国有企业,而泉州数据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泉州市公共数据的规模很大,泉州数据集团的数据资产也非常丰富。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数据的作用,挖掘用户需求,赋能泉州数字经济发展。”泉州数据集团董事长范方志表示。
据介绍,泉州目前汇聚了公共数据总量超200亿条,相关政务数据汇聚总量位列福建省第一。在数据应用领域,当前泉州数据集团已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和文旅服务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泉州数据集团建设了泉州市信易贷平台模块,上线手机端中小企业信贷直通车,已累计帮助500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了授信近50亿元。同时,打造‘一部手机游泉州’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文旅服务,助力泉州文旅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方志表示。
光大银行泉州分行行长朱建表示,泉州数据集团以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数据为基础,形成企业数据产品“泉数工采通数据集”,2024年1月先行先试实现福建省首单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该数据产品已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以及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光大银行泉州分行在总分行的指导下,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五篇大文章”,不断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模式,与泉州数据集团达成携手搭建区域数据资产融资桥梁的合作共识,合力打通数据由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新路径。
朱建表示,银行以泉州数据集团“泉数工采通数据集”数据资产入表为切入点,给予了企业融资授信额度5000万元,实现了泉州市企业数据资产融资授信零的突破,打通了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最后一公里”。
“未来泉州数据集团将与光大银行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步伐,持续推进‘1+2+N’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一个两岸数据要素生态产业园、城市大脑和交发超脑两个大脑、N个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范方志表示。
对于数据的具体应用,范方志则表示,集团将聚焦数字金融、健康医疗等多领域数据运营,同时在数字政府、数字民生、数字社会等领域开辟产业新生态。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副行长郑锦民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当前,数据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鼓励金融机构在深入挖掘产业需求的基础上,以相关数据资产为要素,创新开展基于数据资产未来收益权的质押融资新模式,做深做实数字金融大文章,更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增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