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最大的餐饮公司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百胜中国”,纽交所:YUMC;港交所:9987)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总收入达到 30.7 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季度,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8%。
本季度,百胜中国销售增长强劲,经营利润率提升,每股摊薄盈利同比大幅增长33%,同店销售指数环比提升,连续第七个季度实现同店交易量增长,再次彰显了公司的卓越表现和强大韧性。
截至2024年9月30日,百胜中国门店总数增至15,861家,其中11,283家为肯德基和3,606家为必胜客。公司在第三季度净新开了 438 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增 145 家,占比 33%。值得一提的是,肯德基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净新开店数已达到635家,全球肯德基上半年净新开门店大部分都在中国。
本季度,百胜中国的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8%,外卖约占肯德基和必胜客公司餐厅收入的40%。百胜中国的外卖销售在过去十年来均保持了年度双位数的增长率。
经过长期耕耘,本季度,百胜中国数字订单收入达到 26.1 亿美元,肯德基和必胜客的会员数合计超过 5.1 亿,会员销售额约占肯德基和必胜客系统销售总额的64%。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Joey Wat)表示,“在运营效率与创新双引擎下,我们有效地捕捉了市场机遇。在我们看来,系统销售和同店销售的增长同样重要。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前景乐观。通过扩展价格区间、优化配送策略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不断拓宽市场。同时,我们也将继续通过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积极服务于那些尚未充分覆盖的消费群体,继续扩大我们的业务版图。”
百胜中国的两大品牌——肯德基和必胜客,无论是模式创新还是产品创新方面,在本季度的表现均可圈可点,既传承了经典,又有大胆创新。
肯德基不断为旗舰产品注入新活力。第二季度,肯德基推出的原味鸡汉堡即大获成功,紧接着,肯德基又于8月份推出了汤咖喱原味鸡,在经典的原味鸡和土豆泥中加入了咖喱酱,经典和创新的结合,令其一上市即受到市场欢迎。
KCOFFEE继续快速增长。今年前九个月,其销售额和售出的杯数均增长了约30%,售出了近 2 亿杯,超过了 2023 年全年的业绩。会员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肯德基会员尚未尝试过 KCOFFEE,由此显示,KCOFFEE未来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模式创新上,与肯德基餐厅“肩并肩”的肯悦咖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11月4日,肯悦咖啡第500家店在上海黄金地段徐家汇美罗城开业,预计到2024年年底,肯悦咖啡的门店数将超过600家。其限时推出的新品,如吮指原味鸡风味拿铁,初时让消费者感到难以置信,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尝试,一经品尝便爱不释手,迅速成为了热销爆款。
必胜客继续巩固其披萨专家的地位。最近,必胜客升级了手拍现烤披萨饼底,受到市场欢迎,此外,必胜客的经典榴莲披萨继续领跑披萨赛道,到9月已售出约3000万块榴莲披萨,必胜客还乘势推出了芝士金枕榴莲菠萝牛堡,售罄速度惊人。
必胜客WOW初步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振奋。自2024年5月必胜客在广州开出第一家必胜客WOW店开始,仅仅5个月时间,全国已经有150家必胜客店改造为WOW店,覆盖十个省份,从一线到低线城市。在堂食方面,通过拉动交易量,同店销售额增长显著。未来,必胜客会继续优化商业模式。
运营效率提升是百胜中国业绩强劲增长的又一驱动力。公司通过简化、集中管理以及自动化核心业务流程,有效减轻了餐厅经理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提升顾客服务体验。此外,公司积极将先进技术与自动化手段融入日常运营中,并借助项目创新的力量,促使团队能够更迅速、高效地支持市场团队的工作。百胜中国代理首席财务官丁晓(Adrian Ding)表示,“我们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提升运营效率,这些努力不仅让我们更专注于产品创新,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性价比卓越的产品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成功拓宽了利润空间,收效显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进步均是可持续性的成果,它们不仅强化了我们的业务核心竞争力,还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扩展市场版图方面,百胜中国,正稳步向1,500至1,700家新店的目标迈进。这也得益于新店的亮眼表现。过去两年开设的新店中,有约80%的门店在开业后三个月内就实现了盈利。目前,肯德基的投资回报周期保持在2年,必胜客的投资回报周期也保持在2-3年。
除了继续保持直营店的优质发展,百胜中国还在加快加盟店的扩张步伐,以把握更大的市场机遇。加盟店使公司能够进入之前难以触达的战略点址、偏远地区以及低线城市。未来几年,预计肯德基的净新增门店中的加盟店比例将逐步提升至40-50%,必胜客则逐步提升至20-30%。
根据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餐饮业日益成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百胜中国将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技术,优化餐饮服务品质,创新消费场景,助推行业稳步前行。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