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荒”袭日本
2024年09月29日 16:28
来源: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孙晓萌

  今年8月,日本突然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米荒”,消费者在商超不仅时常“一米难求”,还面临限购大米情况,日本媒体称呼此次短缺为“令和米骚动”(注:令和是日本如今的年号)。直到9月,大米短缺的现象似乎并未得到缓解。

  日本总务省公布的7月份日本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米类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7.2%,为20年来最大涨幅,主要大米价格创下了11年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媒体认为,气候变化、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导致了此次大米短缺。作为亚洲的重要经济体,日本的粮食安全问题往往会影响区域和全球经济动态。这次“米荒”不仅冲击了日本的食品市场,也引发了全球关注。

  气候变化导致日本产大米质量下降

  2022年,日本大米自给率从产值看为58%,随后2023年的酷暑再次导致日本大米产量不佳。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日本大米产量减少超过60万吨;2023年日本大米产量为661万吨,比上年减少1.4%,创历史新低。

  这其中有政策因素。为维持大米价格,近年来日本农林水产省向改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发放补贴,从而控制大米产量。目前,日本已有约四成水田落实了生产调整政策,大米年产量控制在700万吨以下。

  也有观点认为,气候变化也是这次日本米荒的驱动因素之一。

  近两年,夏季高温现象尤为显著,直接影响了稻米的生长周期,极端天气造成日本大米收成减少且品质下降,当前日本市面上售卖的多为前一年收获的大米。2023年夏天,日本平均气温创下1898年有记录以来新高。

  在水稻的早熟阶段,持续的高温会导致稻米的种子出现“白垩”现象,使稻质变差,甚至无法达到可食用标准。这种“白垩米”不仅在外观上受到消费者的排斥,而且食用口感也明显下降。

  不仅如此,根据日本国立农业和食品研究机构(NARO)相关研究,高温会使稻米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降低。2024年,多个稻米主产区的农民报告称,他们的水稻受到了严重的热损伤,导致产出的米无法达到一等米的质量标准。

  此外,受高温影响的大米商业价值也会下降,大米评级可能会从一级下降到二级,这可能导致农民收入损失10%。研究人员预测,到2040年左右,境内三分之一田地所产谷物可能存在质量下降情况,每年预计造成4.014亿美元的潜在经济损失。

  讽刺的是,原本由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植物存在“施肥作用”,大米产量可能会增加。但是NARO的科学家指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谷物产量的积极影响稳步下降。

  日本政府也正在研究长期适应战略,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比如政府加快了耐热稻米品种的研发和推广。目前,已有如Kinu-musume和Koshi-ibuki这两种抗热品种获得了较大推广。有研究表明,如果温度上升不超过3摄氏度,未来可以通过种植抗热品种来防止稻米减产。

  尽管日本政府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推广稻米抗热品种,但目前只有较少耕地种植耐高温新品种。由于新品种开发成本高昂,推广进展也十分缓慢,并且消费者对新品种的接受度比较低。

  为了支持受气候和市场波动影响的农民,政府也正在考虑调整农业补贴政策。2024年初,日本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针对小型农户的财务补贴,以帮助他们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政府也呼吁农民购买与气候相关的农作物保险,减少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的收入损失。

  令人担忧的是,今年夏天高温天气持续,可能会影响日本明年的米价。

  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除了气候挑战外,日本大米分销系统的转变加剧了危机。随着日本稻米市场的逐步自由化,超市和大型食品零售商越来越多地直接从农民或小型分销商处采购大米,绕过了传统的中央批发商。这种去中心化的采购模式虽然平时可以提高效率,但在面对极端天气等不可控因素时,却容易导致局部市场供应链中断,进而造成商品短缺。

  与此同时,日本农民也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许多稻农反映,由于农业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而稻米的市场价格却未能同步上涨,这使得他们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

  为应对危机,日本政府劝解消费者不要过度惊慌,不要过度囤米。8月起,政府预计主要生产地区的新收成大米,将会在收成后尽快进入市场。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目前国家储备大米100万吨左右,这些储备大米在关键时刻可以迅速投入市场,以缓解短期内的供应紧张。

  然而,尽管政府储备政策有成效,但消费者仍然对市场的供应安全感到担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抢购大米的现象。这种担忧在大米批发商和零售商中也在弥散,据日媒报道,在宫崎县和鹿儿岛县,当地农协支付农民预付款同比增长40%至50%,而去年涨幅仅为5%至6%。

  虽然日本的大米给人留下自给率很高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并且该国不少食品依赖进口,例如小麦、大豆和牛肉等。因此,大米短缺也可能导致市场对其他粮食需求的增加,如小麦和大豆,进而增加粮食作物市场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粮食供应带来的问题会对区域和全球市场皆造成影响。

  日本小范围“米荒”问题,毫无疑问为全球其他稻米生产国敲响了警钟。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逐渐改变农业生产模式,许多国家的主食产量正面临气候挑战。此次“大米危机”重新点燃了有关粮食安全的关注。

  为了解决当前的一系列问题,日本农林水产省设定了提高自给率等目标,计划到2030年以热量为基准总体自给率要达到45%。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包括农业劳动力减少、农民老龄化和农田萎缩等问题。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8期)

(文章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文章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65
原标题:“米荒”袭日本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