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股指今日再度集体上扬,沪指小幅收涨,日K线四连阳,深成指与创业板指涨逾1%,行业板块呈现普涨态势。对于后市走向,东方财富网汇总了各大机构和名家投资观点,以供参考。
猪年首个交易日,A股呈现开门红行情,上证综指涨1.36%,时隔一年后再次突破半年线,创业板指则大涨3.53%,沪深两市放量成交近3200亿。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公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士,他们认为,流动性宽松、财政积极、美联储加息放缓等多重因素,使得市场出现好的开局。但基金经理对这波行情持续性观点存在分歧。当前公私募基金仓位均有提升,认为今年更大可能是结构性行情,会明显好于去年,可以寻找一些细分领域机会。
春节后首个交易日股债双双上涨,主要受政策宽松预期影响,尤其是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宽松转向降息的预期挑起市场情绪。自我们在去年11月初提出降息观点以来,定向降息政策已经兑现,而目前市场对普降(指政策利率,比如MLF、OMO利率)预期也已经越来越强,因此市场也在降息预期下出现明显反应。从历史来看,降息对债市利好,但对股票市场影响并不直接,股票市场的持续反弹还需要其他政策和条件配合,短期仍需关注贸易摩擦的扰动。
昨日A股出现猪年开门红,在鼓舞投资者士气的同时,也印证多位分析师的看多观点,即对新年后市可保持更积极态度,其中一些分析师更表示,现在A股正处于筑底阶段,建议投资者布局成长股、高股息个股。
短期躁动,等待业绩验证。核心结论:①1月全球股市集体躁动,源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暂缓、有望提前结束缩表。2月以来全球股市分化,进入基本面验证阶段。②港股目前仍处于业绩真空期,3月后将进入年报密集披露期,短期关注中国宏观基本面数据。③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场等待盈利二次探底后恢复上涨,筑底期高股息是较好策略。
A股走势如何备受市场人士关心。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认为,节后A股取决于贸易谈判、财政货币政策落地、经济状况及由此决定的公司业绩三大因素,预判一季度股市将出现较大力度反弹,如果四月初雄安新区正式开始大规模基建、五月减税方案开始实施的话,行情或许能延续到二季度中。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高质量增长的阶段,加上通过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A股有望迎来长牛慢牛行情,我把它称为A股的“黄金十年”。“黄金十年”是广大投资者能够真实获益的十年。建议投资者在当前历史大底的位置,积极布局能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优质白马股,以及科技龙头股,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所带来的回报。
虽然最佳收益风险比阶段已过,但美联储进一步鸽派,英央行下调经济预期意味着加息大概率放缓,印度央行降息,全球流动性收紧节奏缓和的支撑未遭破坏,分母端驱动普涨行情继续,后续观察各类重大风险事件,以及中国信用扩张量价数据的变化。行业配置关注国内宽信用的供需两端:金融,(新)基建——5G、特高压、核电、钢铁。主题投资关注区域协调(雄安、新疆、长三角一体化)。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稳”中没有稳增长,但稳增长是一切的基础。对此,诸建芳认为,2019年我国在稳增长方面,会实施一揽子政策:在消费方面,会出台针对汽车、家电等领域的刺激政策;在投资方面,会加大基建投资和加大制造业的减税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会加大减税力度和赤字规模;在货币政策方面,会重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加大宽松的力度。
对于美国,19年或将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速将出现回落。尽管2018年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放缓时,美国经济仍然表现强劲,但是2019年美国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将出现回落。美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影响增强和减税刺激减弱。
从美股、A股的月线来看,近两个月都走出了一段反弹行情,一方面来自于中美贸易摩擦边际缓和带来的避险情绪降温,可以解读为是此前的“超调”得到阶段性修复;而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押注”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维持乃至进一步宽松,从美日欧中四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比增速来看,12月同比负增长确实已经出现收窄。短期来看,以上两方面因素仍未被证伪。但对于后者,目前是否已经到了全球流动性收缩进程的拐点?由于12月全球流动性收缩的暂缓主要得益于中国央行的缩表速度的明显放慢,美联储缩表仍在继续(虽然实际收缩幅度仍持续低于计划),后续我们应当关注美联储的缩表进程是否也将出现实质性变化。
部分客户认为短期大盘或延续反弹行情,后续关注前期超跌成长股的表现。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近期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外资流入A股、政策面较稳定、欧美央行释放偏宽松信号,利于整体风险偏好的修复。目前关注点主要在科创板推行的进程和投资机会。对于大盘中长期的走势大部分客户仍较谨慎,原因在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还未见到业绩底。整体上仍会控制仓位,部分在操作上寻找一些弱周期性行业的机会。
2017年全国单身人群已达2.2亿人,占到总人口15%左右。国金证券认为,年轻的单身群体是未来中国消费趋势变化的重要风向标。在花钱为了便利、悦己、精神寄托和自我提升的意愿驱动之下,便利店和外卖将成为未来购物的主要场景;“好看皮囊+有趣灵魂”的认知将推动旅游、化妆品、小家电、宠物和职教等行业的高景气发展。
(责任编辑:DF010)